大家早上好,剛才聽了趙老師的演講,我感到非常有收獲、而且很興奮。趙老師提到的幾個事情我記得很深,一個是他用了“高、新、感”三個字,然后他講到了痛苦的過程和輕松的結果的關系,然后他提到了設計智慧的實現,這件事情我最近也是極其有感觸,趙老師的講的過程里面,他提到了降低制造成本,換來設計價值的關系,在最近我的很多工作里面,我覺得這種情況的出現越來越明顯了。實際上到中國社會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社會上一些各個方面的因素漸漸的在融合,融合的過程里面我們是可以通過做到互相各自利益的一種尊重,換取大家互相價值的一種承認,實際上這個過程在我們這個行業,設計師、知識分子所提供給社會價值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也就是說,實際上中央或者我們黨也是很理解這件事情的,所以在最近聽到了所謂的和諧社會,所謂在很多場合談創新,都是為了這樣的社會現實帶來了很微妙的變化。所以在這個變化里面,作為設計師怎么理解這件事情呢?我覺得非常有感觸。趙老師兩次提到了在世博會里“我也進來了”這句話,我認為這句話非常的好。呆會兒我會講“水立方”的設計過程里面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也進來了”反映了一個心態,當我們這么多國家,我們有很多的工作面臨外來的引入或者說是沖擊的時候,我們保持什么樣的心態,能夠在里面獲得更好、更更大的價值,這是非常受啟發的一件事情。
我自己是一個建筑師地跟座的設計師有一定的區別,不完全一樣。而且我見到大伙有一些自卑,因為在93年、94年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設計,但是沒有做成功,做了兩年又開始做建筑設計,還好,轉變沒有走錯,因為在設計的行業里面后來也做了一些事情,也有了一些收獲。在“水立方”的設計來講,它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水立方”里面我們也有很大的責任,很多行內、行外的人說成是中國設計師主導的設計,但是我身上有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大伙的期待、大伙的希望,甚至可以說在目前新聞化框架下大伙的一種愿望。所以“水立方”的好壞對我來講確實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在很多的場合我也介紹到“水立方”今天在室內設計里面,特別是在座的有些朋友、有些前輩,還有一些同行可能在其它的場合聽過我的一些介紹,這次我加了后來在工作過程里的一些內容,以及后來“水立方”設計里的一些內容,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我介紹一下“水立方”設計方案時的一個動畫。(大屏幕)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先給大伙介紹其它的一些內容,大家可能都知道,“水立方”跟鳥巢”的關系,它是在奧林匹克公園里面最主要的兩座建筑,東邊是“鳥巢”下邊是“水立方”,它在奧林匹克公園最前端,也就是在北四環最醒目的兩座建筑。在這里我給大伙介紹為什么它就是這樣一個盒子?很方、很完整、很簡單。
(大屏幕)屏幕上看到的是北四環,這是北京的中軸線,鳥巢在這個地方,“水立方”在這個地方,在中軸線的兩側,從這個圖片上大家可以很清楚的解讀到,他們兩個是奧林匹克公元最醒目的兩座建筑,這兩個建筑怎么樣能夠給人非常舒服的關系、能夠給人非常景觀的關系,能夠給人非常醒目的關系。“水立方”不光是奧林匹克的場館,更多的是為了以后的運營。為什么要設計一個方盒子?從這個效果圖上我相信每個人都能看得出來,它是一個對比關系,這兩個房子少了誰都不行,必須讓它們和諧的關系下共存,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水立方”的設計是在鳥巢之后,我們不敢相信沒有鳥巢的話水立方會是什么樣子,這都是沒法去衡量、沒法去猜測的一種情況。在設計“水立方”的時候,重要的原因是先有是鳥巢,鳥巢正好是在我們街道設計任務的幾天之后它宣布了中標,然后媒體、整個學術界,我們的行業里面都引起了非常大的一種沖擊。因為鳥巢還是有非常大的設計價值。“鳥巢”也就成了我們設計水立方的最主要的前提,基于這個前提我們要設計一個跟它相匹配的房子,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開玩笑,說得很通俗,說鳥巢給人的感覺很強烈、很肯定、很確定。它在整個奧林匹克公園里的地位,毫無疑問它起了一個主導地位,這個主導地位是不容抗拒的,而且其它的任何后來的體育館、后來的會議中心等等的這些建筑都不可能對鳥巢產生任何意義上的一種覆蓋、一種強迫,等等這樣的意義。所以水立方首當其沖跟鳥巢擺在一起的時候,它的關系是最值得考慮的。從設計的根本出發點上,我們跟外方就已經產生了一些不同。一開始我們三個中國人在悉尼一起做設計,跟外方的合作過程里面,我們都在畫草圖,我們三個人很奇怪,我們畫的草圖都有一個特點,我們都畫了一條水平的直線,我們的屋頂做的是平的,但是外方的在屋頂上做了一個球狀的樣子。當時就這個問題我們跟外方之間有非常多的對話,這其中基本上集中到了游泳館,它應是什么樣的地位?我們非常清晰的告訴外方,游泳館是一個配角、而不是一個主角。在這個問題上也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磨合,才達成了一個共識,我們要做一個配角要做一個非常認真的配角。接下來就是要做一個時間的配角,為什么它要做配角?把它說得更通俗一點,在中國文化的意義上,配角的作用怎么樣對既定的事實產生理人、產生尊重,在這樣互相認同的家下然后再發揮自己的人性,這是中國為人處事的基本格局,從古至今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看不到凡高,但是你看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這樣,這對于理人、尊重是一種妥協,但是這種理人、尊重并不能最大化在完全妥協之后每個人其會完成自己的創造力,一種靈性的發揮,那么這樣的理解、這樣的解釋就成為了我們水立方在文化意義上最基本的原則。這就是為什么它會是一個簡潔的“方”這是最初的原因。
大家知道在設計上從根本上講,它有兩部分的東西,一部分是你要分析條件、分析你所面臨的問題,不管是文化,還是當地的綠化等等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通過一個非常細致的理性的分析,提煉出來成為你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剛才所謂的配角就是這樣一種分析的結果,或者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上和對這樣空間形態上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做一個好的設計,就像趙老師剛才說的,一個好的設計必須有一個高情感的投入,這才是一個令人快樂的設計。在這樣的事情下,所謂的高、新、感是怎么體現出來的?這一點是我自己感覺非常得意的一件事情,因為在自己的設計生涯里面,能夠有這樣的心境去做一個設計的機會,非常之少,在國內你要經常做一個設計的事情,一天你要遇到很多的問題。在國外也是一樣,我們三個人到悉尼做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電話一關什么都不管,就是去做設計。外方的設計師也是一樣的,一天接很多的電話,白天看不到人在外面跑,晚上夾個包再回來。然后開會,都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所以作為我們這樣的從業人員不管是室內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師,能夠進入到這樣一個感性的狀態里面是極其真實。好就好在在這樣的設計里面我們到了悉尼去了,剛到悉尼的第一天,我們三個人在酒店,那個酒店很不好,很小很擠。但是那一天我們個人分頭收集了資料,關于水、關于很多的資料我們在一起放,那天應該說是最幸福的一天,因為關于水的建筑我們設定了一種情感上的聯系,就是要把這個建筑跟水聯系在一起。當時我們三個人統統都勾出了這樣一種感受,水是很奇怪的一種物質。不光是大海也好、還是冰也好,當我們每個人見到水這種東西的時候,心情都會有一種愉快的提升,不管是什么狀態下都會有這樣的心情產生。所以很多人到海邊去、會去滑雪,或是怎么樣,聽到水的聲音,哪怕你洗澡的時候,心情都能得到一種調劑,所以水是非常有魔力的東西。當我們仔細的去梳理、感受水給我們的感受的時候,我們三個人在那天的聊天的時候,解決了這樣的作用,把這種感受放大了,以至于放大到我們整個的設計過程里面,這種感受時時在左右我們,去判斷我們得到了很多設計上的選擇,怎么去把這個設計過程盡可能的體現到里面。所以在這種過程里面,情感上的東西、以及想為別人對水的原始上的快樂,這種東西在整個設計里面是時時存在的,而且我們通過不同的場合,不同交流和碰撞慢慢的放大。后來我們解讀這個設計的時候,“方”是我們解讀理性的東西,一直到后面的試驗設計的形態,等等這些因素是被這兩個因素時時交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種結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管這個房子最后是什么樣的結果,在整個的設計過程里面,作為一個建筑師確實品嘗到了非常大的來自職業、來自事業上最大的快樂。這是這個放大最大的快樂之一,后面我還要講另外一個快樂,也是極其巨大的。
這是關于為什么是“方”,為什么像水拋一樣的盒子。通過這種方式的解釋,我相信大家更能夠理解,其實我確實不不是理論家,讓我解釋它有什么樣的手法,它是怎么造成的,我試著說過,但是沒有說過,還不如理性的去講解一下。(大屏幕)這是“水立方”開始的一些圖片。這是我后面提到的關于方、關于水、關于鳥巢的關系,等等這樣的一些解釋。包括水的形態,一直到外面的景觀,包括室內設計用了哪些元素,都是用了這樣一些基本的立意。這是“水立方”的外觀最典型的圖片,后來大家也都把它視為方案設計效果圖里面最有感染力的一張,這個結果也鄉趙老師說的,過程確實是很堅信的,但是出來的效果是隨意的、是看不到我們所理解的建筑,橫平豎直的理性關系,我們確實希望用這樣的形態傳遞出水的,不確定因素給大家一種情感上的溝通。
接下來講一講實在的東西,這個泡泡看上去是很有意思的,它到底是什么東西?簡單的說,這個泡泡是一種粗料,但是跟我們平常的材料是大不一樣的,它叫“ETFE”,如果有極端的解釋是沒有意義的,說一些用途的話,大家會更容易理解。大家知道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有一個船閘,這個船閘是一個平開門也就是在河床里,船進去水位就起來,這個船閘里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材料,就是門下面的邊,因為下面的河床是一個金屬的材料,這這兩個地方要來回的摩擦,那么這個門最下邊的材料就是這種高分子結合物,它叫做“聚氟乙烯”,這在化工里面是非常有趣的一種材料。用這樣的一種薄膜充起來的氣形成了這樣的東西。像一種塑料一樣,實際上看到的是兩層體,中間是雙結構。這個兩層體的意義有一種生態建筑物在里面。簡單的來說就是這樣一種東西。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結構,在這里多說一句,很多媒體多次都在問我,到底是誰做的?其實誰設計的不重要,包括外方,如果拿掉誰都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最大的快事就是來自于一種融合,這種融合說大了是中西文化的一種融合,說小了是我們在起初設計的時候意見相佐的,我認為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像趙老師剛才說的,并不是說一開始你的還是我的,或者說最后你的還是我的,因為我們去到悉尼的時候,確確實實有一種心態是我們進來了。不是說我們要跟你如何如何。是這樣一種心態,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最后形成了非常令人感動的情況。因為盒子是我們提出來的,而且在提出來的過程中跟外方有一種波浪,盒子的確定是很堅信的,但是最后我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溝通,不管是外國人也好、中國人也好為它傾注了真心真意的過程,這種快樂是我所說的設計里面另外一種最大的快樂。
簡單的來說,我們設計的東西,盒子和方是我們提出來的,這種結構是非常令人震撼的,這是外方提出來的。那么“EPFE”也是外方提出來的,三個加在一起形成了這樣的東西。結構是什么樣的?是我們看不到很隨意的結果,那么這個結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剛才看到立面的時候,表面上的泡泡是不規則的,實際上它是很規則的,這里面有一個幾何游戲,這種幾何游戲打造了一般形式下的理解。這種幾何游戲是這樣來的,大家知道在平面上有六邊形,它可以無窮的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最經濟的組合方式,在立體上也存在著這樣的關系,這是在上個世紀初的時候英國的一位數學家推理出來的一個結論,它是由立體和若干個16面體組合。還有一個原理,大家看這樣一個多面體我們用一把刀去切它,我們用一個很自然的切面去切它,不是一個橫平豎直的關系去切它,每切出的斷面都是不同的形狀,這個形狀就是我們在利面上看到的不同大小的水泡。有一個動畫很詳細的解釋了這個過程,但是因為放不出來,所以我只能用嘴來講。這兩個原理節形成了一個幾何游戲的基本法則,也就是說在一個整個的空間關系上,我們先去布滿這樣一些多面體,然后給定一些角度,這個角度還是有講究的,給定還不是一個隨意的角度,假設給定某一個角度的話,我們去做一個切割,在這個斷面上看到的圖案就是大小不同、不規則的一些多面體。當我們跟這樣一個基本空間值的關系的切面,產生了一定關系的時候就會看到我們表面上獲得的切面圖案是一個四方連續的,就是它還會重復的,這是一個幾何游戲的基本法則。(大屏幕)然后我們再想一下把每一個多面體的邊變成一個鋼結構的網面的所形成的薄膜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形態。(大屏幕)看上去像絲瓜瓤子,它是一個非常自然狀態的一種形態,這就是“水立方”的真正結構形式,后來這個結構形式是非常令人驕傲的;镜膸缀斡螒蜃鐾曛,由中國的工程師、由深大的老師,從“水立方”結構接下來,一直到后來的對接,核算,最后進行了數字化變成了一個非常精確的方程,然后再把它實現出來這個過程也是非常艱苦的、同樣也是非常令人振奮的。這是鋼結構內部的一些形態。剛才我說的看上去是自然的水泡,實際上它是一個四方連續的圖案,所以這在工程意義上、技術意義上、造價意義上有不同的方式,這是非常有規律的,但是看上去是沒有規律的。
時間過得很快,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水立方”的功能,它是一個方盒子,從外面看有一個后入口前面是觀眾出口,這里面有很多的技術條件很有意思。它的內部安排是這樣的:這是南側,比賽池和跳水池在東北的角落,這是熱身池,這邊是很大區域,當時這樣的方案出來以后,網上有一些評論,說游泳池應該是長方型的,因為有比賽的關系,所以做長方的顯然是為了某種設計上某種主觀的要求所做的功能安排,實際上是不合理的。事實上當我們決定“方”的時候,產生方的契機就是在某種關系上產生了一種最方便的解決途徑而得到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它分析的結論可能是有一些指向性的,但真正要去選擇的話還不是唯一的,但是做出來以后大家可能認為恰當,但是只要你的主觀因素是非常清晰的,它應是一種合理的結構。這是它的一些功能,(大屏幕)我就不多講了,地下是一個停車場,這是設計房。然后有一些其它功能的區域,這個門是觀眾入口,這邊是接待貴賓的,三層觀眾就基本坐滿了,這里我就不多說了,(大屏幕)這里面有很多的指標。在“水立方”的積淀設計里面我們也嘗試了大規模的積淀設計工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多次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的機能、講我們的聲學、講我們很多的條件,這里面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同時也得到了科委、院校很多的幫助,這里面我不能細致的來講。
主要講一下比賽廳,嘻水池,大家說在北京有很多的游泳池,為什么還要建一個?實際說在北京符合比賽規格的游泳池真的很少,17000人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包括想要把亞運會場館改造成變成能融下一萬七千人都是不可以的,所以做這個游泳館是必須的。同時做這樣一個游泳館賽后長期的運營是前期的條件,我們所有的設計、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基于賽后為出發點而做的,而賽時僅僅做了這樣的一個安排。(大屏幕)這些地方的結構都是按照賽后的形態來完成的。賽后的旁邊有兩棟小樓,這兩棟小樓是基于很多長夜上的策劃構思而實現的。
商業模型我們考慮過很清晰的功能要求,在這里我單獨拿出一點來說。(大屏幕)這一條在任何一個體育場館里面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見到的體育場館會說一道門一關外面的人就進不去了,但是在“水立方”里面做了這樣一個城市型的安排空間,城市空間意義就在于,可以對外開放,想進入更多的核心區域我們還有其它的門徑系統,所以這一部分的空間就形成了具有城市意義的街道,同時以后的區域跟其它的街道有一些聯系,大家可以想象,有個數字,北京一年的旅游人次在03年是2700萬人次,應當等同于長城、頤和園,在這樣的情況現,我們在保守的理解這件事情,一年會有300萬人來到奧林匹克公園,所以這是城市意義上的開放的一條街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旅游價值的場所。因為里面會有很多特殊的設計和吸引人的地方,從經濟價值也是考慮得很周全,300多萬人,一個人買一個紀念章的話就是20塊錢,一個人20塊錢會給“水立方”帶來很大的經營價值。所以水立方會做很多方方面面的安排,簡單的說它是一個最賺錢的房子,這樣說一點都不過分。這是建筑設計上的一些基本介紹。
我們再來說一下后來我們所做的室內設計。室內設計全是在我們辦公室,特別是我們一起去悉尼,我們三個人中有一位王敏,是一個女孩子,主要是她來主持完成的這樣一個設計。這個設計基本的理念還是關于水的命題,然后我們用了很多的手法和一些基本的元素去完成的。在座的都是一些建筑行家,我們在這里說是班門弄斧。從這件事情上能夠捕獲的樂趣是更加多的。這個圖片我們保留在很多設計的匯報方案的第一章,因為想讓它來解釋水這件事情,這一直以來是我們在設計里面很重要的牽引。這些水泡在剛才的動畫里面沒有放出來,那個動畫一開始就是一些水泡,然后水泡里面會出現一些形態。在這里面我們還做了一些鋪墊,就是水的不同形態,它跟水泡的關系,然后還有一些細節化,在這里可以看到水泡影響了我們后面一些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說它的界面、它的關系。以及水泡對外界的光線有一種反映、一種反射。這種水的變化在后來也可以體現出我們的手段,有一種趣味。關于跟水類似的,在我們設計的前后,在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方面的思潮,很多的工業設計或者藝術設計的領域里面出現了一些質疑類的東西,基本是風格的一種體現。在這里從元素上來理解,像冰,冰是一種固體的水,但是冰在自然界里面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形態,這種形態感覺是完全自由的,而且它給人感覺并不是完全堅硬的,而且經過自然的互動以后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形態,水跟大自然結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一種互動的關系。(大屏幕)這張圖片有兩三年的歷史了,在水的狀態里面經常會看到一種快樂來自于水,這是它的可變性,水并不是拘泥于一種形態互動的。所以在這里面我們做了很多技術上、或者是人為上可變的一種元素。
(大屏幕)我們的設計分這么幾個方面,主要是公共空間,這里面分三個點,一個是東南入口,一個是西南入口,一個北面的入口。
下面講的的第一個是東入口大廳,我簡單的來講,在賽時的時候它有很大的作用,在賽后的時候,我們把它鋪開變成一個水上的入口,在比賽沒有開始的時候,這個入口會更多的產生一種趣味性的狀態。這是我們基本的一些自然元素,是一些水泡體現出來的形態。在這里面我們采取了這樣的材料,我們盡量用一種人工材料實現的,我們基本上用了人造石的材料,因為這種材料我們是想把虛幻的,或者說并不是能夠在這個房子里很簡單的剪接到經常看到的形態里,產生一種比較浪漫的形態。(大屏幕)這是入口的效果圖,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白色的料子,這個白色的料子在地面石的處理上很好,還有跟水的一種互動,用了一種散點式自由的布置方式。有些細節也可以看得到,在任何一個邊界我們都做了一個圓角,這在整個“水立方”的設計里面始終堅持了這樣一種基本的設計方式。墻面結合了一種開洞以及燈光的一些設置。
(大屏幕)這是我們的商業街的設計,剛才提到了商業街基本的功能是將來為一個城市開放的空間做準備。那么這種水滴狀漸落的元素一直保留著。里面有很多場景的安排,因為從商業街往這邊看,這邊是一個大的嘻水樂園,里面就應該熙熙攘攘、比較熱鬧,同時是以水為主題的場所。同時商業街會形成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場景,在里面會有一些展示,一些宣傳。同時商業街整個的頂和側墻上是我們“水立方”最主要的外墻材料、一種接近人的體現。在這里我們還用了“人工采石”來解決整個的處理;镜臉嫵煞绞轿覀冊凇皵导埌濉鄙嫌昧艘环N窗口的方式來做了外窗材料。這是整條街的形態,這是夜景,在上面和側墻都是泡泡,這些泡泡都非常的清晰,而上面的泡泡是透明的,在白天可以看到外面。而且這些泡泡大概有14種的組合關系,也就是說,它的圖層、圖膜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數紙板上做的打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數控截面,在這樣投影的安排上,我們找到了國內最先進的廠家去做了投影的設計,讓不同顏色、不同形態、不同內容的投影上去,這個圖案帶給場景的互動關系和一種變化是非常有意思的,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設計手段。(大屏幕)這是西入口的大廳,西入口的大廳是在賽后,這個旁邊有一個入口是貴賓和保安人員走的,還有一些目的性的客戶會在旁邊的門廳走。因為整個的活動是基于水的,這個門廳是人從干到濕的界點,或者是由干到濕的一種轉換過程。所以在這里我們用了一些對這樣的內容引喻的方式,包括我們在這里放了水、放了燈光,用了一種噴霧的方式,而且我們做了一些很小的發光體是白色的。形成了一種光源的效果。人在某種時刻的時候可以穿過這樣一個區間走到柜臺里面做自己的事情,這是一些很細的光線。(大屏幕)
(大屏幕)這是南北連接橋,我們剛才說了這個房子是華僑華人海外的捐贈蓋的房子,這里面會有一些小的雕像,在這個長廊里會有一些產生的冠軍的事跡、當時比賽的展示會放在這個房子里面,這個房子會處于一個泡泡墻的下面,人處在里面會感受到這個房子的構成。
(大屏幕)北入口大廳也是一個連接口,因為這個連接橋在日后使用的時候,同時會基于會所、俱樂部使用的效果,把它做成了偏向于兒童的空間,在這里做了一些多媒體、電子性互動的做法,比方這個墻,人去碰它的時候,因為里面是光電設施,它的顏色、它的圖案都會變,這邊也是,你去碰的時候里面會冒氣泡。這個費用也是比較高的,剛才地面的處理做得時候強調的是趣味性和互動性。
后面是一些廳堂,我在這里就不多講了。再講一下泡泡吧,泡泡吧是在東南入口的上方,這個是限制人去的,這個地方在我們建造的時候特別留了一塊讓人們下來跟泡泡接觸最近的地方,就變成了一個酒吧。人們到這里來不是很容易的,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的人到這里來,但是它形成了一個最令人興奮的場景。里面的家具也做了一些光線處理,變成了一種可變、“棒浪性”的,“RFD”形成的一種可變性光的一種做法。這是它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形態。(大屏幕)
在整個“水立方”的設計里面,只在很少的一些地方用了色彩,只有在電梯廳里面我們用了一些色彩,這個色彩在電梯廳的外圍還是白色的。每一個電梯廳都有不同的色彩。而且在每一個電梯廳的罩壁上,我們說服了甲方需要做一些藝術觀的處理,然后去尋找一些很少的藝術家為每一個電梯廳的墻上做一個單獨的藝術品的設計可以看到每個電梯廳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它轉出來之后還會形成白色的狀態。這個是飲水器,我們盡量人人感受到水,很多人在這里感受到與水之間非常真切的感覺,這里面有水的聲音、水的流動,水在玻璃深通過光流下來的一些水的光影,水流動時候的一種形態,把這些因素通過這樣一個小地方“狠狠”的做了一下。這個地方不是很隨意,但是做得很簡單。包括一些飲水管,做了一些加氣泡的設置,大家可以看到氣泡里面的水的流動。一個是設計做到這樣,一個是機會非常少,另外做到這樣的層面上真的是設計的一種趣味。在做的過程里面大家不是太在乎,但是在做得過程里面玩的興趣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是室內設計因為時間的關系簡單給大家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比較令人感興趣的一個事情就是ETFE,(大屏幕)我稍微給大家講一下,因為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多的關注,曾經有一度非常大的沖擊,網上、報紙上說到了,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等等一些情況。就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在整個過程里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這個工作我設計之外的一些感觸也有很多,現在國家在很多的情況下,像成思危等一些高官在很多的場合里面講創新,我覺得他們講的這些東西是高屋建瓴,因為在我們的文化建設里面你受到的創新,所受到的阻礙是無以言表的,當外方的設計師提到了泡泡以后,在我的心理覺得非常的好,非常的有意思。在巴黎我肯定放,但是在中國的時候我會考慮一下要不要放。最后豁出去了,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下會是什么樣的狀況,但是我考慮了再三最后還是用了這個東西。但是我理解當時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有一種擔心,這種擔心是一個障礙。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設計師,你真的是無所設計用一種情感去做的時候,你會碰到一些東西讓你興奮,這可能就是非常有創新的東西,但是回到現實的時候,你會感到這種創新可能給你以后的構成帶來一系列的麻煩,你會否定自己的靈感,這是中國文化帶給我們設計師很大的心理障礙。那么如果不去沖破這種障礙我們的進步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沖破這種障礙是有代價的。所以我說設計之外的感觸是什么?我在做“水立方”的時候下了很多的“狠”,我把所有的功能摸一次、經受一次可能這種障礙就會很大的減少了,以后再碰到同樣的問題的話可能心態就會變得不一樣。我們兩年做的工作非常的堅信,但是你用心去做這個東西的時候,也會發現周圍的一些幫助也是非常讓人感動的。說到這里,說到了和諧社會,我覺得這個個案真的是一種很正面的舉動,非常的令人感動。這是一個題外話,(大屏幕)“ETFE”有一些世界上的實例,這是英國的一座房子,它的功能比較簡單,是一個溫室,曾經有一度網上說到這個東西發霉,有很多的專業人士到這里來看確實有霉點,其實不是霉,是青苔,為什么會長青苔?這個建筑里面有一個熱帶雨林的問溫室,因為在熱帶雨林的濕度是100%,進去以后都發潮,我們有很多的例子證明了只要沒有這種濕度長青苔的狀況是沒有的。其實帶給我們分析問題、分解問題,推理問題都是不足的,但是外國的每一項技術,如果我們非常認真的去分析它,其實都會有能力去破解它。
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各方面的利益會趨同,在這種情況下,從經濟利益的一種原本的出發點會看到,在一些理性的問題上,會有一種對理性的呼喚。到后來的一些事情上,開始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專家,都認為“ETFE”是很難的,但是當我們的專家都認識到了以后,才會接受它。從這些問題的解決上來看,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個“ETFE”的工作會難很多。
(大屏幕)我們講一下ETFE的特點,有兩層膜,當兩層膜在一起的時候,它就透光了,如果分開以后就不透光了。如果水立方失火的話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室外的房子,后來我們界定了出來,不用我們的規范去解釋這些事情。然后在最先進防火軟件的配合下。其實它的安全度比我們的規范嚴格的界定更高,但是還是看到了我們的創新的難度,當你用規范卡到那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規范肯定做不成,反過來我們怎么樣用辦法凌架到規范之上,還是有一些困難。(大屏幕)這是明年的世界杯體育場,這個房子很有意思,當時也進到了國外技術,這個房子是變色的,因為1860和拜仁的主場是不一樣的,給我們介紹的時候是一種粉末,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不同的光會有不同的顏色。一會兒變成白的、一會兒變成藍的,這個技術很好,我們很感興趣,后來他們告訴我們說,不是這么做的,你們現場看到的就知道了。我們去的時候看到了三個窗簾,一個紅色、一個白色、一個藍色。事實上這個真的不是高科技,到了它們的工廠去看,設備,任何一個鄉鎮企業都能做,而且國外的材料廠家就是鄉鎮企業,非常簡單的設備,就把這個東西做成了,但是里面的技術含量很高,在這樣的一個產品里面,它的價值鏈在設計、咨詢、計算這樣的過程實現,實際上占到了60%。真正的材料成本是非常少的,所以說這是一個真正具有前途的構成方式,不只是說材料。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個案引證。
社會輿論有些說法剛才我已經提到了,我就不一一講了。剛才提到了在北京的東西就是發霉,因為“ETFE”的穩定性比玻璃還高,所以從這種情況來看的話,ETFE發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是一個效果圖,(大屏幕)這就是我們的“泡泡吧”。這是當時做的模擬形狀,這個是很大的。這是一比一的實物,當時測試的顏色,測試拓寬的一些模型,所有的板我們做了幾百個,這幾百個的板有什么意義?就是不同圖層,不同的圖案,不同的顏色,它的熱學等等的一些指標應該是什么東西?最后選擇了什么樣的組合?因為從外到里,我們最多的是七層膜,最少的是四層膜,所以我們在技術上必須要有大量的實驗。這是在屋頂需要保溫的情況下一種膜的狀態。這個狀態是我們現場做投影時候的一些畫面。像水輪,也可能有一些圖案,這些投影在內部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這是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做沖壓、擠壓測試硬度關系。然后是夾具,簡單的說就是把兩層膜夾起來。(大屏幕)剛才一開始講基本關系的時候,就講到了關于兩層膜,關于室內熱能的處理方式,在夏天的時候,它基本上是這樣一種控制方式,冷空氣進來,然后冷空氣再走,把直射光的熱量帶走。然后在冬天的時候會讓輻射進來,然后再讓加過熱的熱氣反進來等等,這是不同情況下的熱能處理方式。然后還有一些自然通風的做法。像一些噪聲的控制,這是自然通風隱藏在“ETFE”下面的一些設備,我們還做過很多熱能的計算機模擬,這些軟件都是國內最先進的、或者說直接從國外引進的。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這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因為“水立方”整個的設計從我們公司的財務帳上來講我們是賠本的,而且賠是不少,賠是不少,就是這樣的一些工作。這樣的軟件我們拿到加拿大做了一些實驗,這些工作看上去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它帶來了工作的順暢,因為有了這樣一些基本的數據,每一次專家會我們就過得非常的順利,這里面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因為這個過程里面我們真真切切的接觸到了,各個技術領域世界上最高端的東西。這種積累對一個公司來講,我覺得這是我們干十年都做不到的一種狀態。(大屏幕)這是固定的通風口,這是做聲學實驗,做一個很大的洞口,底下放一個膜,上面放了一些水,然后再做一些聲學的處理。
這是鋼結構施工的進度,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的圖案,鋼結構已經基本出來了,(大屏幕)明年的6月份屋頂就能封頂,在年底的時候,“ETFE”就基本能做完。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就講這些。
趙小鈞簡介:
享譽世界的中國建筑設計師,中建國際(深圳)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建筑師 高級建筑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1989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碩士研究生)
主要作品: 1、深圳金融培訓中心 2、深圳碧云天住宅 3、中國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展覽中心 4、地鐵總部大廈 5、中海深圳灣畔 6、安柏麗晶園 7、中國聯通大廈 8、金地翠堤灣 9、國家游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