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英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不同形態的牛的設計圖,本子上也畫滿了牛的線條圖
殘奧會吉祥物叫“福牛樂樂”
本報記者崔鯨濤報道 昨晚20點40分,在燈火通明的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曾慶紅按下發布裝置的按鈕,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福牛樂樂”揭下蓋頭,終于與世人見面了,它的英文名字是“Fu Niu Lele”。
“福牛樂樂”與奧運會主題口號遙相呼應
昨天是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倒計時兩周年的日子,20點30分,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發布儀式正式開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在致辭中說,殘疾人是人類文明、歷史的重要創造者,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力量。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殘奧會,展現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
對于北京殘奧會的吉祥物,劉淇表示,這個吉祥物凝聚了眾多海內外朋友的熱情與心血,是集體創作的結晶。它的形象,兼具仁德勤勉之風與昂揚拼搏之骨,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它將與“天地人”會徽一道,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秀文化底蘊,與“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的主題口號融為一體,并向全世界殘疾人朋友們送去中國人民最誠摯的祝福:收獲幸福、太平祥和。
隨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北京奧組委執行主席鄧樸方,國際殘奧委會主席菲爾·克雷文也分別致辭。
20點40分,曾慶紅走上發布臺,按下發布裝置按鈕,舞臺前瞬間煙火騰空而起,長城烽火臺上,吉祥物“福牛樂樂”的巨大造型隨即亮起來,與大型奧運會景觀“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遙相呼應。
動畫片講述“福牛樂樂”與蒲公英的故事
發布儀式結束后,現場還播放了以“福牛樂樂”為主題的動畫宣傳片,講述了“福牛樂樂”與蒲公英的故事:一朵蒲公英花被風吹了起來,“福牛樂樂”便去追趕它,歷經千難萬險,“福牛樂樂”最終追上了蒲公英,花落在它的頭上,形成了一個“旋兒”。
據介紹,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是一個可愛的小牛形象,名為“福牛樂樂”,英文名為“Fu Niu Lele”。它是中國奉獻給殘奧會和世界的友好形象大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和文化特色,詮釋著豐富的奧林匹克精神,蘊涵著殘疾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與殘奧運動員奮發向上的品格,和北京2008年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完全契合。
發布儀式無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的活動中,人文關懷隨處可見。晚會的節目單上不僅使用了中、英文,還加入了盲文。
此外,現場還特設了方便殘疾人觀眾的臨時廁所,輪椅可以直接進去。
吳冠英:也曾考慮設計多個吉祥物
“我感覺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畫每一個線條的時候,都會有感情的付出,都希望賦予它生命。”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福牛樂樂”的主創人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吳冠英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美猴王、白鰭豚最先被淘汰
《競報》:是什么原因讓您最終選擇創作新形象?
吳冠英:其實我一直都在思考“牛”的形象的創作。在修改過程中發現,美猴王、白鰭豚這些形象查重率很高,最先被否定的就是這兩個形象。之后在修改哪吒的時候,覺得哪吒與“福娃”有些相似,它們都是娃娃的形象,而且哪吒帶有一些叛逆精神在里面,這不符合殘奧會的理念。
殘奧會吉祥物肢體要健全
《競報》:當初有沒有想過把殘奧會吉祥物設計成肢體有殘缺的形象?
吳冠英:設計修改殘奧會吉祥物,我不希望它是表現殘疾人身體殘缺的形象,而是希望能從精神層面上來理解殘疾人和健全人是一樣的,從精神角度去挖掘殘奧會的理念,然后把這種理念物化,變成直觀的東西。“牛”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之一,以此表達人們對殘疾人朋友的關愛。另外,“牛”本身具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其默默無聞、頑強、倔強的性格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最初形象是頭動感小牛犢
《競報》:最初的“福牛樂樂”是什么樣的?
吳冠英:我從小生活在縣城里,離農村很近。小的時候也放過牛,對牛的感情比較深。我一直在觀察牛和百姓之間的關系。以前,農村家庭所擁有的財富首先就要算牛了。延伸到股市上,說“牛市”就意味著股市飆升。
我是做動畫出身,在我腦海中最初浮現的牛是一種動態的形象:一個小牛犢,背著手,好像是在跨出第一步的樣子。小牛犢剛出生的時候什么都不怕,初生牛犢不怕虎。它絕不是那種常態的舉起兩個手指說“yeah”的樣子。
也曾考慮設計多個吉祥物
《競報》:設計中是否借鑒了“福娃”設計上的特點?
吳冠英:“福牛樂樂”是一個全新的創意,它和“福娃”整個設計思路是不一樣的。福娃體現的是一種共生共融的理念。而“福牛樂樂”就比較單純,只想表現殘疾人這樣一個單一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征和福娃的特征是不同的。設計之初也考慮過是不是也像福娃那樣設計五個或者兩個,最終還是決定只設計一個。五個福娃加上一個福牛就是六個,“六”在中國人眼里代表著“順”的意思。
將現代和傳統融合起來最難
《競報》: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吳冠英:大概在5月份的時候設計方向就基本定下來了,再接下來就是完善的過程。形象的完善并不是很難,難的是一個形象的創意。對我來說,如何將現代和傳統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是最難的。既要有現代感,又要有民族的特性。
突然有一天,在一瞬間我突破了這個問題。我想,參加殘奧會取得什么獎牌或名次不是很重要的,能用最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比賽中來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在傳統凝重的筆法中,加入了卡通、動漫這種現代元素,讓這只牛顯得更輕松,更可愛。
“福牛樂樂”就像我的孩子
《競報》:您對大眾對“福牛樂樂”的認同是否有自信?
吳冠英:我感覺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畫第一筆的時候,就賦予這個“牛”以生命。它即便是待在那里,那也是有生命的———它希望你去抱它,去親它。對于大眾的反應我還是很有自信的。我平日就十分關注玩具市場和世界動畫市場,在把握現代和傳統關系方面還是下了些工夫,所以這個形象我認為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對自己的文化一定要有自信
《競報》:您參與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吉祥物的設計修改工作,最深刻的體會是什么?
吳冠英:奧運會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我能參加這個形象設計,在我從事設計的歷程中是重要的一頁。參與兩次吉祥物的設計使我感覺到,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無論是設計者還是普通百姓,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
如果說,我想把這個形象畫得很洋氣、很“迪斯尼”,這是不可能的。“福牛樂樂”體現的是中國傳統的東西,因為我身體的血管里流淌著中國的血液。另外,我看了很多陜北、山西以及南方很多的牛造型,從中吸收了很多元素。當然,設計不能是舊東西的翻版,一定要與世界的現代的風格融會貫通。這是需要我們設計師去承載的東西。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