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條被染成墨色的魚,提醒人們對水源污染的關注;以一個“蜈蚣”被碾成“蚯蚓”的笑話,警示人們務必注意交通安全;涂抹出簡單幾筆水彩,勾勒出一顆純凈無瑕的少年愛心……昨天下午,這些向公眾揭曉的深圳市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獲獎作品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對那精彩創意的贊嘆,也不只是被那充滿視覺張力的形象所吸引,更多的是這些公益廣告中蘊含著的社會話題帶來的思考,是那些溫暖故事中傳遞出的人間真情。
“創意點亮夢想,公益讓愛飛翔”,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的這句主題語醒目、響亮,耐人尋味。憑著一種由衷的責任感,并以愛心的名義,來自五湖四海的專業廣告創意師、設計師、媒體工作者和民間創意人士紛紛拿出他們的心血結晶,1萬多件作品雪片般向深圳飛來。深圳本土的創意力量更是貢獻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一批靈感輕盈卻主題厚重的佳作呈現在人們眼前。
正值深圳剛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之際,這些繽紛多彩的公益廣告在深圳集中綻放,體現出豐厚的創意底蘊和人文內涵,成為 “設計之都”的有力注解,為深圳這座創意之城添上了一抹閃亮的色彩。
從視覺沖擊到心靈沖擊
一支手槍出現在屏幕上,扳機扣動,砰然巨響,從槍管發射出的“子彈”卻是一支支煙卷,這些“煙卷子彈”沒有打向前方,卻反彈回來,擊中了發射者的心窩……如此具有震撼力的視頻畫面,是獲本屆公益廣告大賽影視類二等獎的作品《吸煙命中自己》。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圖像如此直觀,簡潔易懂,卻沖擊著每一個觀者的心靈。
當記者漫步在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獲獎作品的展廳中,欣賞每一幅作品時,獲得的不僅是美的享受、創意帶來的訝異,更多的是心靈的沖擊。與人們通常在媒體所見的商業廣告相比,這些公益廣告作品雖然并沒有艷麗的色彩、夸張的造型,卻大多以精巧的構思見長,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充分展現出“頭腦風暴”的驚人創造力,使那些公益觀念在潛移默化中銘刻在觀眾的心間。
獲得平面類一等獎的作品《和·諧》作者楊永波是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一名學生。這位從小生長在壯鄉的小伙子熟練運用了廣西的少數民族藝術素材,將銅鼓樂器的鼓面花紋和民間工藝品“羽人”的紋樣融會其中,猶如一幅美妙的插畫,所傳達的卻是和諧共融的理念。楊永波對記者說:“所有的視覺元素都是為作品的主題服務的,我所擷取的這些傳統文化標識充滿了和諧的美感,能夠被人們輕松接受。我讓它們在作品中與大家的心靈展開無聲的交流。我想這就是這幅作品成功的秘密吧。”
在獲平面類二等獎的作品《注意安全》中,鮮亮的黃色交通標志線被作者巧妙地剪裁成為面包、香腸等食物形狀,以如此清晰的方式提醒人們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它的作者同樣是來自北京一所大學的在校學生。對這幅作品深有感觸的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房護士長鄔俏璇說:“其實公益廣告就在我們身邊。這些無比熟悉的圖形,經過創意的改造,便形成一種公眾化的觀念,無形當中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這些一點一滴的影響積累起來,就會改變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
多元主題凸顯愛心關懷
在參加深圳市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的萬余幅作品中,不僅藝術形式五花八門,創意金點子層出不窮,而且所表現的題材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除了傳統的愛心題材、環保題材、廉政建設題材之外,2008年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涉及抗震救災、迎奧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題材被創意者自覺引入到公益廣告中。關愛弱勢群體、社會公德、誠信守法等內容也成為大家表現的對象。愛心與關懷,成為參賽作品的最重要主題。
一個小女孩以清脆的童聲向媽媽表示,她要把自己的長發捐給天下那些由于患白血病化療而失去頭發的同齡人……這則短短30秒的廣播公益廣告,雖然沒有可見可觸的形象,言語格外樸素,卻讓聽到它的許多人眼眶中噙滿了淚花,也贏得了評委們的贊許,榮獲廣播類二等獎。擔任評委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系主任馬泉對記者分析說:“情感訴求類的公益廣告貴在真摯,并不需要太復雜的藝術處理。往往最簡單的方式,卻能達到最具震撼力的效果。”
出自深圳本土設計師劉江平之手的《污水》系列公益廣告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這些作品乍看上去還以為是一幅幅水墨畫。然而只要定睛欣賞,就會理解作者在一筆一畫中蘊藏著的深意。那一條條水墨畫成的魚,一點都沒有優游自在的感覺,而是似乎在痛苦中掙扎,緊緊纏繞它們的,是同樣呈現出黑色的污水。
獲獎作品《塑書悲帖》同樣呈現出黑色色調。但構成畫面主體的卻是一個個黑色的塑料袋,作者鄭中、蘆琦將這些無法降解的污染物進行了巧妙的排列,看上去似乎是飄逸的書法藝術。這種具有荒誕意味的構圖方式流露出作者心中的悲痛之情。
深圳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齊鳳閣評價說,這兩幅黑色基調的作品是他所看到的最具情感沖擊力的環保公益廣告之一,作者用單一的色彩,卻表現出了無比豐富的內容,那些墨色的涂抹,猶如當頭棒喝,讓人們埋頭自省,如何保護我們身邊的大自然。本次大賽評委、中國商務廣告協會副會長張小平表示,公益廣告傳遞的不僅僅是漂亮的畫面,更傳遞著一份愛、一份責任。公益題材廣告不是簡單的藝術品,而是重在傳達一種能夠推動社會發展、人間和諧的理念。
公益廣告形成創意風尚
在此次大賽的獲獎作品中,獲影視類一等獎的系列公益廣告《野生救援系列》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是因為它由一個國際性民間組織野生救援協會選送,更因為它調動了成龍、姚明、張怡寧、劉歡等文體巨星。這些大牌明星們“放下身段”,傾情出演,從各自不同的身份出發,提醒人們從不吃野生動物開始實踐自己的環保信念。
野生救援協會領獎代表孫莉對本報記者透露說,這些明星都是完全無償參演公益廣告的,他們以參與公益廣告為榮,而且身體力行地付出了行動。姚明自從拍攝此廣告后便拒絕再吃魚翅,為公眾做出了榜樣。“如今公益廣告已經形成了一種創意風尚”,孫莉頗有感觸地說。
在獲獎作品展區,展出了一批由深圳近20所學校小學生創作的公益畫作品。這些作品通過兒童純真的視角,將孩子眼里的美好家園、幸福生活展現了出來,為幼小的心靈埋下了公益的種子。在現場,許多觀眾在留言本上留下了自己的公益感言。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從臺商、公務員、教師、工人、設計師到交通警察,但都在這些公益廣告的感召下,表達著自己對社會公益話題的關注。
“一條蜈蚣在馬路上大搖大擺地走,有人提醒它:‘小心被車碾掉你的腳’。蜈蚣不以為然,因為它有很多腳。結果旁邊有人說:‘等你變成蚯蚓,后悔都來不及了’。”這樣一條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話,是獲得本次比賽廣播類一等獎的《交通安全之蜈蚣篇》。作者楊光表示,這條廣告的創意來自于互聯網,重新進行了聲音的包裝。廣告播出后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許多聽眾打電話到電臺要求反復重播,并暢談自己對交通安全的見解。楊光說:“公益廣告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這樣的大賽充分利用了深圳設計之都的區位優勢,讓公益廣告的影響在這座城市蔚然成風,這其實就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靳埭強:公益廣告是“賣”一種精神
主雅客來勤。自深圳“申都”成功以來,靳埭強已經是第二次來深圳了,上一次他的身份是2011深圳大運會海報的評審,而這一次他則是作為本屆公益廣告大賽平面組評審組長而來。他告訴記者,本次大賽水平“令人驚喜”,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設計行業,中國的設計將會迎來新紀元。
站在本次大賽平面類一等獎作品、由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楊永波設計的海報《和·諧》系列之前,靳埭強壓抑不住興奮的情緒:“在終審選出的四件作品中,這件是全票通過成為冠軍的,除了它的形式感強以外,更因為作者每一筆都親手繪制,令人能挖掘其中細節,這種無聲交流的過程是令人感動的,在電腦技術主導一切的今天,這種精致尤為稀缺。”
靳埭強去年便是第二屆深圳公益廣告大賽的評審,并對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一屆則由于其國際少見的驚人數量、突破陳規的設計質量,讓他感覺“震驚”。他表示,公益廣告不帶任何功利目的,從這次大賽中看到許多在校學生參與,關心社會和地球生態,而且創意突出,可以看到中國未來的設計希望。
“現在創意是每座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設計是創意的載體,也是推動經濟的重要手段。深圳在國內較早發展創意產業,而且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設計人才。政府的重視、開明,企業注重創意的氛圍,加上設計師的努力,深圳能成為‘設計之都’當之無愧。”靳埭強說。他認為,深港很早就建立起了良好合作關系,深圳方面表現出來很強的吸收能力,同時尊重專家意見,所以許多香港設計師都很看好深圳的發展。
香港的公益廣告水準很高,但靳埭強卻告訴記者香港并沒有專門的公益廣告大賽。“但是很多設計師都愿意去做,因為這體現了一種公民責任感。”如果說商業廣告賣的是一種商品,那么公益廣告“賣”的就是一種精神。“公益廣告體現的內涵是很感人的,因為里面體現了對社會的關懷。它的受眾面比一般商業廣告都廣,所以許多設計師和廣告人都愿意去做。此外,因為公益廣告不需要受客戶條件限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對設計師來說也是很好的練功。”
文雋:拍好的公益廣告比拍電影還難
資深電影人、香港電影金像獎前主席文雋閱人無數,卻對本次大賽影視組一等獎作品《野生救援系列》毫不慳吝贊美之詞。他認為,明星代言公益廣告不少,但通常只會使用他們的面孔,而該作品卻切合明星的內涵:比如張怡寧的手之于鯊魚的魚翅,成龍的功夫之于老虎的血肉,珠聯璧合,絲絲入扣。此外,廣播類作品一等獎《交通安全:蜈蚣篇》也獲得他的高度褒獎,認為它“一個簡單的笑話,用北方話說起來特別逗,讓人在口口相傳中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應。”這兩者恰恰切合了成功的公益廣告要旨:公益主題要直指心靈,同時形成民眾自發的傳播效果。
“好的公益廣告,就像好的電影,要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它的難度卻比拍電影還高,因為它要在半分鐘內講述一個故事,還要令人懂得道理,并且過目不忘。”文雋認為,隨著電子媒體的發展,大家對于公益廣告表現手法的運用和處理非常熟練,今年很多作品采用一些藝術表現手法,去引發受眾的共鳴,進步很大。“我估計再過一兩年這個進步會更大,公益廣告的收效會更大。”他認為,本次大賽獲獎作品立意好、質量高、地域覆蓋面廣,體現了大賽整體水平和實力,評選結果充分說明本次大賽具備了全國性比賽的規模和素質。香港的公益廣告大多屬于定點制作,而像深圳這樣的大型比賽無疑更有利于挖掘設計人才。
對于深圳申都成功,文雋表示祝賀。他認為,深圳是中國南方門戶,設計行業發展全國居先,這里有全國最早的設計協會,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同時深圳有開明的政府,有了“設計”這個定位后,將更積極地與香港合作。“香港的設計比深圳早十幾年,有大量成熟的案例提供深圳學習,從產業的扶持管理到人才教育等,屆時深港兩地將共同進步。”他還對深圳的未來產生憧憬:“現在深圳這座城市已經很美了,但是我相信隨著這一稱號的到來深圳的市容會每年都發生變化,會增加更多設計元素,我對此非常期待。”
作品召喚市民參與公益事業
本次大賽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文化局聯合主辦,深圳廣電集團承辦,報業集團協辦。大賽自7月啟動以來,共征集到來自10多個省、市和地區的平面類作品10104件,廣播、影視類作品342件,創意文案30件。作品題材廣泛、創意豐富,涉及迎奧運、抗震救災、紀念改革開放30年、關愛弱勢群體、社會公德、誠信守法、環境保護、廉政建設等多項內容。
已連續兩年擔任大賽評委的國際設計大師靳埭強表示,從今年的作品看,本次大賽的整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平面類的作品,極富創意。大賽終評評委、香港電影金像獎前主席文雋是第一次擔任公益廣告的評委,參賽者的創作水平讓他感到十分欣喜:“要把宏大的主題濃縮在30秒或者1分鐘之內難度非常大,而這些作品將公益理念很好地融合在影像表現技巧中,影視線條流暢,畫面溫馨感人。”
“愛心傳遞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奉獻自己的愛心,將自己對社會、對民族的責任像傳遞火炬一樣永遠延續下去。”頒獎儀式上,十七大代表、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王綺紅為《孩子,我們和你在一起》、《關愛白血病兒童》等二等獎作品開獎。她希望關愛的概念要傳遞到人的內心,所有民眾都應該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當中來。頒獎典禮結束后,“深圳市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優秀作品展”正式向市民開放。據悉,該展覽將延續至2009年1月3日。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