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聚集了英國設計界精英近40年來的創意精華,“溝通·英國六十年代以來獨立平面設計展”將于4月29日至5月15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隆重推出。這是記者從昨日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 全球巡回的第一站———廣州 該展覽于去年9月在英國開展,廣州是其全球巡回的第一站,之后還將相繼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展出。 英國著名平面設計大師RickPoynor是此次展覽會的策劃人,展覽將把平面設計與媒體出版物、音樂、電影、網絡,甚至社會與政治等多個不同領域的內容有機地聯系為一體,展現出平面設計與各行各業間兼容并包的內在聯系。會展作品凝聚了英國設計界精英近40年來的創意精華。 據介紹,本次展覽主要聚焦小型獨立設計工作室和設計團體,同時也不乏名家作品。參觀者不僅可以在展廳內瀏覽到諸如《衛報》、《THEFACE》等著名媒體的成功版面設計;還有機會通過網站和講座的形式與多位視覺藝術領域的知名人士直接接觸,聽取他們在設計方面的心得,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和杰出靈感。
圖:這次展覽展現了崇尚獨立精神的英國平面設計師的作品。 英國設計作品更加大膽 在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巡展主辦方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文化教育領事鄺舒嵐女士在致詞中也毫不掩飾地表露了自己對藝術的喜愛以及對此次展覽的期待。她表示:“中國設計師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作品也比較占主流,而英國的設計則更為大膽,甚至令人驚訝。這次巡展將英國設計師的作品帶入中國,希望中國的設計師們能夠從中獲取靈感,也更加突出了我們‘溝通’的主題。” 期待國內發展“創意產業” 鄺女士聲情并茂的開場白之后,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的東美紅教授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娓娓講述了她對平面設計師的期望。她重點提出了“設計師原創”與“社會實踐”兩個重要的方面。她說:“設計師不應該拘泥于周圍的普遍環境,而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原創點,從而推出自己的個性。尤其是本土設計師,更應該在作品中顯示出自己的特色,這與國際化是不矛盾的。”而關于社會實踐,她認為本土設計師盡管受到經濟等某些因素的制約,但前景還是十分可觀的。她建議設計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盡量選擇那些“能夠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拓展知識面”的活動。 東教授講話完畢之后,廣州4A顧問張小平先生進行了慷慨激昂的總結性發言。張先生針對商業性的設計活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期待“中國制造”能成為“中國創造”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