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雙年展二○○五”評審工作圓滿結束,七百六十三位藝術工作者共一千五百四十三件作品中,選出了六件優秀作品。今屆獲獎作品中,有四件都是攝影及錄像裝置作品,其余兩件是書畫作品,其它媒介如繪畫、雕塑、陶瓷等都落選。 六件入選作品分別為﹕簡志雄的水墨畫《游心》、馮一峰的《草書海鷗賦手卷》、程展緯的攝影作品《香港大埔洞梓路圍下村6號》、Cedric Maridet的錄像作品《黃浦》、邱穩基的攝影作品《唐樓》、鄭波錄像裝置作品《家庭歷史教材》。 這屆雙年展,第一輪評審團由本地評審組成,第二輪評審則加入內地及海外評審。評審之一、來自內地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劉曦林表示,從參選的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及篆刻作品,感到香港的書畫作品中,以對傳統的承傳較多,但有創意的作品則較少。香港書畫家的作品,水平雖然可能不及內地,但創作心態則較內地純凈,不是為了討好市場而創作。他評審時會從傳統與創新兩方面去看,期望能在繼承傳統同時有一定的創意,但新不等于好,必須有相當的藝術技巧。 得獎山水畫具現代感 最后評審團在這部分選了兩幅作品入選,一幅是山水作品(簡志雄的水墨畫《游心》)。劉曦林指出,這幅作品既有傳統的筆墨、章法,同時其留白、結構等又具有現代感,他認為香港畫家繪畫山水的作品較好,反映越在城市的人,對山水和自然越是向往,這幅得獎的山水畫,體現了香港人對山河的眷戀。另一幅得獎作品《草書海鷗賦手卷》,則有很好書法功力和技巧。 現代科技結合傳統思維 在繪畫、版畫、雕塑、陶瓷、攝影、錄像、計算機藝術、裝置及其它類別的作品中,今屆雙年展則以錄像、計算機藝術及攝影等媒介成績較佳。評審之一、來自日本的金?21世紀美術館總館長長谷川佑子表示,參選的作品都反映了香港這個城市的文化、生活、政治,以及創作者對城市的觀察、交流,同時,又蘊藏著屬于亞洲及東方的哲理和精神理念。由于地域關系,作品又反映了香港連系著中國內地,有著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國際性視野,產生出多元化的作品。 另一位評審、美國圣地牙哥博物館現代藝術館長比蒂-舒香氏則認為,不少參選作品都以新的科技作實驗,結合傳統與新的思維,將現代的形式表達傳統的理念。 馮美華﹕驚喜作品不多 本地評審之一的錄像藝術家馮美華則表示,由于她較熟悉本地的作品,雖然評審時沒有注明創作人姓名,但很多作品對她來說已十分熟悉,因此,評審時會留意創作者有沒有新的突破,期望在參選作品中找到驚喜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并不多,她認為本地的作品技術上不差,但在創意上彷佛停留了下來,欠缺突破,深度不夠。這部分的作品共有八位評審,馮美華表示,評審之間的喜好亦很不同,只有一個作品是同時獲得八個評審同意得獎。 “香港藝術年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入選作品將于十一月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