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上海油畫雕塑院的歷史,就是研究近40年的中國美術史。”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曾任上海油雕創作室(上海油雕院前身)副主任、浙江美院院長的油畫家肖鋒這樣評價他的“母院”。今日,為期一周的“四十年———上海油畫雕塑院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從各地征集而來的近100件油畫雕塑作品,均是上海油雕院三代藝術家在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展覽不僅是對該院建院至今藝術追求的一次成果回顧,也是對中國油畫雕塑界40年來風雨歷程的一種歷史見證。 中國美術史變遷縮影 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油畫雕塑的創作研究機構,上海油雕院40年來人才輩出,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涌現過吳大羽、張充仁、周碧初、俞云階這些在海內外享有聲譽、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前輩藝術家,以及陳逸飛、邱瑞敏、周長江、俞曉夫等在當代中國頗有影響的中青年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將出現在這次回顧展中。上海油雕院院長邱瑞敏介紹說,此次所挑選的作品,均是油雕院歷史上受到認可的作品,大多是國家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收藏品,或是國內外的獲獎作品。 此次展覽的主辦方、上海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處處長呂曉明說:“展覽反映了中國油畫雕塑發展進程中內容題材、藝術語言的創作變化,從中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風格特點。它已經超出了一個創作機構紀念生日的意義,從某種程度說,是中國美術史的一個變遷縮影。” 庫藏珍品集中亮相 在這次展出的58幅油畫作品中,很多都是多年沒有露面的,其中不少早期作品一直封存在油雕院的庫房里。例如,曾經培育過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的藝壇巨匠吳大羽,其作品一直在內地所藏甚少,此次的兩幅作品《公園的早晨》和《紅花》展示了他在文革剛結束后的藝術探索。而周碧初的《古城水鄉》和《北海公園》更是1960年代初的作品。據悉,由于不少作品年代久遠,出現了畫布發黃龜裂甚至產生了老化剝落的現象,經油雕院專家修復后才得以展出。 在布展現場,陳逸飛的幾幅早期作品很是引人注目,其中,創作于1970年代中期的《紅旗》和《南來北往》是其成名之作,尺幅巨大,充滿了時代烙印和英雄主義色彩,與他后期的“水鄉”、“仕女”有著鮮明的風格反差。而他與魏景山合作的《占領總統府》(又名《蔣家王朝的顛覆》)更是這一時期的巔峰之作,可惜由于原作被國家軍事博物館收藏,此次只能以印刷品替代。 據了解,為盡可能征集散落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原作,展覽的策劃自去年就已開始。除了油畫作品,41件雕塑作品中也不乏珍品,其間包括油雕院第一代雕塑大師張充仁的《陶冷月肖像》和《戀愛與責任》這樣難得一見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