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開發大戶型、通透式陽臺的留美樓宇設計師張澤元2005年已經第三次來到廣西侗族吊腳樓考察。在他的心目中,中華民居建筑蘊藏著神奇的節能理念。 專家預計,本世紀頭20年是建筑業的鼎盛時期,2020年全國房屋建筑面積將接近2000年數量的2倍。與之相應的是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設部門的統計表明,現有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的99%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不少專家提出,在推行環保節能理念同時,眼睛不僅要“向外看”,引進學習國外先進環保理念,而且要學會“向內看”,從傳統建筑模式、風格中學習節能辦法。 丹麥裝修公司“開比亞特”獨立設計師米蘭德•雷凡諾曾經多次對京津和嶺南一帶的傳統民居進行深入考察。他說:“京津地區的四合院,其實就是傳統社會中的節能典范。這種以房子包圍院子的建筑方式,符合京津一帶夏季炎熱,冬季嚴寒的氣候特點。房屋包圍院子,有效地減少了冷空氣入侵。” 新加坡大型房地產集團“雷迪亞諾”委托權威能耗測評機構進行的評估表明,以單位面積計算,陜北窯洞要比現有高層建筑節能20%,騎樓、吊腳樓模式的嶺南建筑要比現有建筑節能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