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以來,世博會就好像一個轉動不息的引擎,推動著設計不斷向前邁進……”這是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副主席、來自香港的韓秉華先生今天在上海的一段激情演講。 海內外一百多位設計界精英,今天出席了在此間舉行的“中國二0一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設計研討會”。來自美國、德國、芬蘭、日本、中國的國際設計大師紛紛登臺為中國上海世博會的會徽設計出謀劃策,其中不少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金發碧眼的二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會徽設計者麥克·蓋斯成為眾多設計師中最引人矚目的焦點。當他利用三維立體動畫向與會者介紹自己當年的“星云”創意時,各國設計者不時露出驚嘆的神情。 麥克·蓋斯說:“變化和動感是我個人的創作靈感,希望這對中國本土的設計師有所啟發。雖然我只是第二次來上海,但是這里的變化之迅速堪稱世界聞名。這也許就是上海世博會圖案中可以包含的應有之意。” 與會的日本平面設計協會會長福田繁雄恰巧也是一九七○年大阪世博會的會徽設計師。在業界德高望重的他回憶,當年日本只有三年時間籌辦一屆世博會,而現在中國還有五年多時間,在這期間誕生一個好的會徽,設計時間相當充裕,還有眾多國家的經驗可以借鑒,這是中國的幸運。 偏好圓形圖案的福田先生還向記者表示,圓形取自于自然界的許多重要物種,而且有包容、溝通、交流之意,普通人非常容易記憶。他預計在世博會的會徽中,圓形將頻繁出現。 曾擔任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評委的臺灣知名美術學者林磐聳,對上海世博會的會標充滿遐想。他說,數碼時代的設計,無論是簡單易記的造型性會徽,還是抽象動感的概念性會徽,都將以便于記憶、涵義容量大、適宜各種材質為勝出的評定標準。據他從北京奧運“中國印”標識的特點推斷,具有中國文化底蘊與人文精神的造型性圖標最可能當選上海世博會的標志。 記者注意到,與林磐聳不約而同,現場的各國設計大師都紛紛表示,祝福中國設計師,尤其是上海出生的設計師,能在世博會的會徽選拔中勝出。因為在名家們看來,本土成長的設計師,更能描繪中國與上海的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