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個多月的征集、評選之后,十運會會徽終于在昨天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作為會徽的設計者,南京藝術學院的平面設計教授謝燕淞女士詳細地給記者講述了會徽的設計過程和設計理念。 自從去年9月8日,十運會籌委會向海內外正式推出會徽征集活動之后,謝燕淞幾乎立刻就投入了緊張的設計工作。因為有著較為豐富的設計體育賽事標志的經驗,謝燕淞說自己在創作之初“思路很多”。長城、辟邪、茉莉花、梅花、火炬、運動場以及表現體育精神的龍爭虎斗等一一在她的腦海里閃現。為了能夠設計出成功的作品,謝燕淞在設計過程中給自己制訂了一系列的標準,比如“會徽必須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表現出江蘇特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蘊,在造型上要區別于其他大型運動會的標志,還要突破自己以往設計體育賽事標志的束縛……”經過反復琢磨,謝燕淞最后決定以“龍騰虎躍”作為自己的設計主題,而毛澤東在南京解放時所做的詩句,“虎踞龍蟠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 為了能夠創作出滿意的作品,2個月間,謝燕淞除了上課以外的全部業余時間都花在了十運會會徽的設計上。“光是寫的思路和畫出的草圖就在家里堆得一摞一摞的,而創作中間遇到思路閉塞或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我更是寢食難安。”謝燕淞一共創作了4幅作品參加評選,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有3幅都進入了50幅的初選名單。謝燕淞說:“4幅作品中我最滿意的就是‘龍騰虎躍’,經過評選,最終幸運當選的也是這幅。” 談到會徽的設計理念,謝燕淞說她的目標就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涵”,“會徽由飛舞的龍、盤踞的虎以及燃燒著的體育圣火共同組成。會徽的圖形看上去是阿拉伯數字‘10’,這代表著十運會;而S型的會徽則是借用了SPORT(體育運動)和江蘇的蘇字漢語拼音的首字母‘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