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不錯。”來自金融時報的英國記者金奇聳聳肩膀說。今天上午,“文博會”吉祥物“小水點”“文鵬”甫一亮相,便征服了出席新聞發布會的眾多嘉賓。在此之前,在對深圳1700多名兒童進行的“童”意測驗中,“文鵬”更贏得了71.8%的小朋友的支持。 “文鵬”是個長著一對機靈的大眼睛、戴著藍牙耳機的時尚“水姑娘”,這個晶瑩透亮的“小水點”昨天通過首屆“文博會”組委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成為“文博會”的“親善大使”。 “‘融匯天下文化,薈萃產業精華’,這是‘文博會’的特點,也是我們的設計主題,我們認為選擇水來象征它比較貼切。”“文鵬”的設計者之一、曾參與高交會會徽設計的李紅兵在新聞發布會后向本報記者介紹說:水積小流成江海,海納百川的特點,象征著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寬廣胸懷;水勇往直前,不斷進取,寓意著深圳開拓精神;水用身軀蕩滌污垢而自潔,這也是深圳品格和奉獻精神的所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還是文化和智慧的象征。而將這個“小水點”取名“文鵬”,是取“文化鵬城”之意。 “文鵬”的“誕生”頗費了一番周折。組委會先是采取群眾與專家相結合的方式,公開征集“文博會”會徽、吉祥物,共收到應征作品985件。但經專家評審,所有應征作品均難以令人滿意。于是,組委會緊急成立專家小組,集體研究攻關。15天的時間內,設計攻關小組翻閱大量資料,不厭其煩地修改完善設計方案。最后確定了會徽作品5套,吉祥物作品3套。征求政府官員、普通市民包括幼兒園小朋友的意見,在取得公眾對吉祥物評價數據的基礎上,選擇了“文鵬”作為主要備選作品。 與“文鵬”一樣,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的“文博會”會徽也很“出彩”,它的母體為宋代文豪蘇軾的書法作品“文”字,內含“SZ”兩個深圳的縮寫字母,整個會徽看上去像一個舞動的綢帶,象征“文博會”是“博覽的舞臺,交易的紐帶”,“用文化舞動深圳”。而領舞的紅旗代表著民族文化、先進文化,“螺旋上升、現代化的、既通俗又前衛的造型”則預示著“文博會”即將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