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模型(從左到右)依次為入圍國博擴建第二輪競標的4號、8號和9號方案。由于不想影響最終評選的公正性,國博并沒有公布每個方案的具體設計機構。 昨天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建筑設計方案招標的10個投標方案亮相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其中3個方案是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入圍方案,觀眾可以免費參觀,并且可以為你喜歡的方案投上一票,而最終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呈現怎樣的面貌還取決于3家入選機構的進一步設計。 競標方案匿名接受觀眾意見 記者在展示現場看到,10個方案分別有模型、照片和視頻展示,現場有一些設計公司人員參觀,還有很多來國家博物館參觀其他展覽的人也來欣賞。其中4號、8號和9號方案經過第一輪評審入圍,但為了避免影響最終評選的公正性,國博沒有在展臺前公布各方案的設計單位。據了解,這次設計評選的人士透露,三個入圍方案的設計者分別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和英國福斯特及合伙人公司設計聯合體、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美國KPF公司設計聯合體、建研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德國gmp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聯合體。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高崇理曾表示他們對于設計方案沒有既定的思路,其基本前提要滿足博物館的功能,同時保持原有的建筑風格。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國家博物館方面還發放表格讓觀眾在3個入圍方案中選擇自己中意的項目,也可以在上面提出自己的意見。本月17日公開展示結束后,評標委員會還要對3個入圍方案進行第二輪評選,并將于7月底最終確定中標方案。 ■資料 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由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于2003年2月合并而成,是上世紀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原樓基礎設施已經陳舊、老化,加之建設時歷史條件的局限,保管和展示條件已經與現在的需求相距甚遠。 今年初中央政府決定投資對該樓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在充分利用現有建筑的同時,東擴70米,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性博物館。改擴建后,國家博物館的建筑面積預計達到15萬平方米,其中改建原有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總投資人民幣18億元,預計工程將于2005年5月開工、2007年年底竣工。 ■新聞回放 由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地處首都的心臟,西臨天安門廣場,北臨長安街,它的改建、擴建體現著國家的形象,今年2月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招標公告一發布就引起國內外設計機構關注,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36家設計單位,涉及55家知名設計院所遞交了《資格預審文件》。進入第一輪評審的10家中外投標單位均投入了最強的力量進行設計。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的設計方諾曼。福斯特事務所、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方赫爾佐格與德穆隆事務所、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圖書大廈二期工程的設計方雷姆。庫哈斯的OMA事務所和中國電影博物館的設計方美國RTKL公司、美國KPF公司、德國GMP公司等11家國內外知名的設計機構遞交了設計方案。 ■專業人士意見 方振寧(建筑評論家):三入圍方案選擇太平庸 方振寧認為入選的三方案都令人失望,他更欣賞第一輪中被淘汰出局的瑞士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設計聯合體、庫哈斯領銜的荷蘭大都會建筑事務所的方案。他還直言不諱地批評:“這次評標委員會成員都是國內人,選擇太平庸。” 馬巖松(建筑師):商業設計公司入圍讓人搞不懂 對比國外重要藝術場館的設計,馬巖松坦言:“這次庫哈斯、赫爾佐格與德梅隆沒有進入第二輪而一些大型商業設計公司入圍,讓人搞不懂”。現場的國博工作人士解釋說這次評標由建筑、規劃、結構、經濟和博物館學專家以及招標人代表組成,經過三天認真研討才有此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