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硬幣兩個面 ——“2006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展望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副主席 陳積芳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福樓拜曾說:“科學與藝術在山麓下分手,必將在山頂重逢。”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前進中的創(chuàng)意上海呼喚科學與藝術的山頂重逢。經(jīng)過三年的培育,已經(jīng)成為每年上海“科技節(jié)(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載體和交流與轉化的平臺。 在李政道先生的倡導和推動下,中國的科學與藝術事業(yè)正在得到不斷的發(fā)展。李政道先生與畫家黃胄聯(lián)手舉辦了首屆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和科學與藝術繪畫展,并與吳冠中教授等倡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提出了“科學和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的著名論述。 2006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將于5月28日到6月1日在東方明珠電視塔零米大廳及上海國際新聞中心舉行,預計將有2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展會匯集了世界各國的科學與藝術作品,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獨特視角,采用攝影、雕塑、繪畫、詩歌、音樂、多媒體、動漫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展示上海乃至中國和世界發(fā)展中的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成就,展會設置院士畫廊、科學發(fā)現(xiàn)、探索未來、數(shù)碼互動時代、科學幻想、科普藝術、原創(chuàng)設計、科學與藝術教育在學校、科學與藝術在中國以及東方明珠外廣場等10大展區(qū)。 我們探索科普工作與藝術結合,科學美與藝術美同行,用藝術美來概括濃縮科學的精妙,揭開前沿科學的神秘面紗,讓公眾在欣賞美的過程中獲益,同時通過藝術激發(fā)靈感,這對提高人們的認知過程和參與熱情大有幫助。我們希望反映科學規(guī)律的同時,再現(xiàn)藝術的人類情感和心靈活動,讓科技知識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用科學來豐富藝術的內(nèi)涵,讓藝術科技化、知識化、大眾化。 人類自從實現(xiàn)了沖擊地球大氣的“飛天”夢之后,又開始了對太陽系內(nèi)其他天體的探索。本圖為藝術家想象中的“惠更斯”小型探測器離開“卡西尼”號飛船后,成功地在土星上著陸的場景 美麗的土星 銀河系在碰到與自己相似的星系時,就制造出恒星“焰火”。圖為哈勃空間望遠鏡觀察到的在三角星系發(fā)生的焰火情況 太陽誕生與氣體和灰塵構成的星云坍縮之中。當開始發(fā)光發(fā)熱時,周圍環(huán)繞了一個由眾多小天體組成的“原行星盤”(藝術畫) 月球的表面布滿了環(huán)形山,這些小行星轟炸留下的傷疤終于得到解釋(藝術畫) 天文學家們頭一次獲得了有關那個位于我們銀河系中央的黑洞周邊情況的信息(藝術畫) 地球火山爆發(fā)(藝術畫) 1997年,“卡西尼”號飛船奔向土星(藝術畫)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