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進我家
日前,第十八屆紐約當代國際家具展在美國的時尚之都紐約盛大開幕,全球知名設計師帶著他們的最新作品,像交作業似的擁護著時下并行不悖的多元化設計風格。其中,在時尚界備受推崇的花朵圖案,也成為了此次展覽中織物類產品的重要元素,引導著國際家居設計的流行趨勢。那么,國內的花朵圖案在家居中又“生活”得怎樣呢?
讓我們看一則尋花啟事:花朵,植物,近期從土壤中爬上墻、鋪上桌、坐上沙發企圖使家居空間溫馨化、輕松化。出走時并未帶有生命周期,而是借助印染、刺繡等手法代言裝飾。有表現突出者將在版面上展示,請各位讀者跟我們一起尋找!
花花草草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體
法國設計師瑪塔里·克拉塞說:“設計師的職責在于發現生活細微之處的美妙,使人與人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所以當花朵開始登堂入室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感謝設計師發現了花朵圖案的另一種用途,使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其實,我們最早對于花朵家居的印象源于窗簾布藝,這點酷似英國的貴族格調,居佳伴設計師就曾說過:“花卉,尤其是碎花圖案,表現了一種低調的高貴優雅,它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而喜歡它的人必定會忠實地追隨下去。”事實上,熱衷于花朵布藝,決不是掛幅窗簾這么簡單,你還得搭配原木材質的家具,還得買些陶瓷飾品來撐場面。而這些“連鎖反應”,要掏出比窗簾貴好幾倍的價錢來換取。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消費者來說,自然是不劃算的買賣。
因此,單純的花色窗簾布藝,不足以打入大眾消費市場。于是,貪心的設計師們便開始觸類旁通地“曲線救國”,用花花草草“侵蝕”起家居空間的各個領域。桌布不要花的,那餐巾紙開幾朵郁金香不算過分吧?沙發不要花的,靠墊、抱枕溫馨一下還說得過去吧?窗簾不要花的,電視背景墻上聞聞百合的清香總可以吧?
事實上,花花草草家居潮流的擴張,給男性家居與女性家居提供了一個平衡點,是理性生活與感性生活的融合體。因為有了多樣化的選擇,我們可以在家居空間的任意角落隨性地“花哨”一下,當作是對生活的調劑。印度文學藝術大師泰戈爾所謂的“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應該就是這種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