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文化節期間,將舉行設計作品展、公益咨詢等一系列活動。其中,2006亞太室內設計高峰論壇成為“重頭戲”,將有數位國際級演講嘉賓出席。
負責人告訴記者,文化節是一個平臺,它不僅能讓參展商各取所需,還能給國內外設計師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提升國內尤其是本土設計師的創作水平,進一步推動深圳真正成為讓設計師青睞的“設計之都”。
尾都充斥著設計氣息, 街頭巷才叫設計之都
深圳要打造成“設計之都”,這個設想被公認為是有遠見的。首先,文化產業沒有污染,在我們這樣一個創新型的城市里,從設計談到創新,無疑是最恰當最實至名歸的;其次,輕工產業替代其他產業成為城市主體,尤其是室內設計作為裝飾行業的龍頭和靈魂,它的興起勢必將引起建材、家具、燈飾,甚至相關行業人才就業的風生水起,這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是一個由創意產業帶動相關配套產業,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然而,怎樣才能算得上是“設計之都”呢?誠然,深圳已經有了不少國內業界知名的設計師,他們用獨特的設計理念,以及各種國際獎項證明著自己的實力。可旗幟性的設計師團隊就能片面地等同于“設計之都”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設計之都”是一個綜合的評判標準,我們管巴黎叫“服裝之都”,所以每年世界各地的服裝商、服裝設計師都會潮水般涌到那里“吸取養分”;我們管維也納叫“音樂之都”,所以對音樂藝術頂禮膜拜的人哪怕只是在多瑙河上泛舟,也能感受到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震撼力。
可見,只有當“設計”充斥著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時,我們才真正能以“設計之都”的名號自居。深圳室內設計師協會秘書長趙慶祥說,“設計創造的價值遠超過你的想象”,所以室內設計文化節更像是一個設計知識“掃盲班”,讓那些完全不懂得設計藝術的平常百姓與設計師走近,加強對設計行業的認識,懂得尊重設計尊重創造。
于是,整個城市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我們的老百姓也能學著米蘭人在家里辦展覽的姿態對設計評頭論足。這個時候,深圳就真的可以大大方方地拿出“設計”這張名片,向全世界的設計師發出邀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