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在西方國家的大都市里或者是其周圍的郊區所見一些涂鴉作品,往往被其打動。其恐慌,嚎叫,吶喊,不被主流社會認同……便是其傳達的信息,一批現代社會里的人之情理濃縮于畫作之中。其中的創作表現才智又令觀者叫絕。幾次抄下畫作上的電話號碼,也試著打過幾次,希望見到這批隱身人,看看其真面貌,但是總沒有得到要領,也就作罷了。
一天,經過一間公園,音樂聲大作,乃是一次青年聚會。進入場,除了激情歌舞之外,一邊有涂鴉青年也正在一張大畫布上激情作畫!居然圍觀的青年之中有筆者公子的男女同學若干,皆問筆者大公子為何不前來助興?我是知道其電腦游戲中毒已經很深,如果可以在青年公園里見到大公子,那即是有救的信號,此時筆者只有敷衍了事。待涂鴉青年激情作畫完畢,上去與其攀談,皆是頭腦清醒之輩,并不是如畫中所見之張牙舞爪。這次又抄下電話來,并約好采訪一事。
果然一天電話約好其中一位17歲Vincent Comerford其人。14歲開始接觸涂鴉,因為噴料不是小孩的經濟可以負擔得起,和所有的涂鴉青年一樣以偷噴料起家。在一些遺棄建筑的墻上開始寫自己的藝名,開始尋找自己崇拜的涂鴉偶像,結識涂鴉伙伴。那天在公園里的所為,乃是市政府出面將他們請來為激情歌舞助興。這次不用去偷噴料,乃是市政府出資,于是他們又大大地多買,已經留下一批為自己所有,好在某天可以盡情發揮。Vincent稱涂鴉藝術于上世紀80年代在紐約的郊區開始,80年代末傳到巴黎。涂鴉之中的字樣全是畫家之藝名,極少有含義,當今世界已經有一批大名鼎鼎的涂鴉藝術家。有些作品是在沒有市政許可的情況下所為,所以要在半夜進行,其目的就是為了出名。有些是為客戶所請。
Vincent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法國人,皆為英文老師。Vincent本人以英法語為母語,明年去英國以教法語謀生。當然大千世界,Vincent以涂鴉為大。最為興奮的事情是每年6月在巴黎北郊的世界涂鴉節,為時一周,大師云集,盛況空前。
Vincentde的藝名是doam,可以在涂鴉網上找到他,也可以和他聯系無疑。最后,讓我們高呼“涂鴉萬歲!”
曾年:1954年生于江蘇無錫。12歲開始接觸攝影,16歲開始了長江上的水手生涯,27歲騎自行車往中國西部做了6個月的旅行,最遠到達拉薩。35歲拍了一張搖滾歌星崔健的照片被用作《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唱片的封面。之后的攝影生涯中獲得1996年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藝術類二等獎、2003年法國昂熱國際記者獨家新聞獎。現與伽瑪Gamma圖片社合作,長期供稿于《巴黎競賽》、《費加羅周刊》、《德國地理》、《法國地理》、《紐約時報周刊》、《英國獨立報周刊》、《瑪利·嘉兒》法文版及《美國國家地理》法文版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