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創想第1季: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開園慶典暨OCT當代藝術中心兩周年慶”在華僑城OCT-LOFT創意產業園隆重開幕。實際上,自2006年5月19日華僑城OCT-LOFT創意產業園正式掛牌后,這一片記載著深圳發展歷史的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為深圳創意產業的重要聚集地,至今已吸引了不少國內外藝術家和設計師在此安營扎寨,進行藝術創作和交流。而作為首批進駐LOFT的設計師之一,素有“香港室內設計之父”美稱的高文安則深有感觸地說,自己多年來的設計生涯其實是一個“挪用”的過程,他的辦公室就是以古羅馬露天劇場的樓梯作為主體的。下面,便請隨著我們的記者,一起去高文安的“羅馬露天劇場”工作室里去看一番吧。
[Page: ]
高文安的工作室:
工作室的悠閑不僅在于環境,還有老板隨時休閑的裝束和表情。在工作室里,高先生習慣穿著背心短褲,每天到他最鐘愛的健身房去鍛煉。健身房也是工作室的一部分,有完整的健身器材可以使用。阿諾·施瓦辛格等健美男子的海報恐怕是最惹眼的裝飾。健身房外,到那個寬兩米長十五米的露天小泳池泡泡,再或者架個木搭板,在上面小憩一會兒,享受隨處可得悠閑的浪漫。
誰也想不到高文安今年63歲,強健的體魄和古銅色的皮膚讓他看起來更像個健美教練。他告訴記者,47歲那年,他開始健身,從國外請了一個健美教練,練習三年,然后趕在50歲那年拍攝了寫真集,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直到現在,高文安仍保持著每天健身的習慣,即使經常在外出差,可每天到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的習慣是雷打不動的。
浴缸是臥室不可缺少的,而高文安在工作室里的浴缸則被安裝上了自動拉閘裝置,可以獨享其中的休閑時光。
臥室
高先生的臥室則很簡單,一張床、幾幅“伊麗莎白化裝舞會”的裝飾畫、昂貴的木質桌子和一個薄薄的音樂匣子。這些都是有故事的家具,來自于主人在瑞士的別墅。
私人小會議室
這個私人小會議室跟樓下的那個不同,它是完全開闊的,從這里可以看到旁邊的臥室。當會議室跟臥室一覽無余的時候,人就會覺得,生活就是工作,而,工作也可以像生活那么美好。
高文安的房間空間是全部打開的,沒有嚴格的功能區別。他說,“如今,人的生活習慣不斷在改變,家里的客廳也不是會客廳了,廚房也不是單純的廚房了,其他的功能都在改變。我是覺得應該把所有的活動包含在一個空間里。你在衛生間的時候同樣可以享受到廚房的空間。”實際上,高文安家里,馬桶對面就是廚房。
[Page: ]
階梯
一進入工作室,便是十多排環繞一圈的大階梯,樓梯四周擺上了很多擺件,來自于世界各地。大階梯是用天然的枕木做的,富有自然的氣息。整個設計主色除了木頭的原色便是灰色,走上階梯便到了二層,從上望下來,像來到了古羅馬的露天劇場。階梯環繞的中央同樣是張原木的臺桌,七色陶瓷凳有序地放在旁邊。原來,這大階梯還有會議室的功能,一到例會,70多個員工就圍坐在階梯上,與坐在臺桌上的領導們交流。
[Page: ]
走上階梯便到了二層,從上望下來,像來到了古羅馬的露天劇場。工作室共三層,二層與三層的旋轉木梯別具一格,樓梯的板子疊加著往上,板子左邊沒有支撐,牢固作用只靠右邊的中軸了。最高層便是高文安的私人空間了,這里是個完全開闊的空間,忙碌的員工辦公室可以一覽無余。
[Page: ]
高文安有個習慣,在世界各地跑的時候,看到什么好東西,他都要買回來。“我希望盡量把屋外的空間引進室內,在工作時享受到周邊環境。”高文安說。于是,20多個大石門分布在工作室內外,讓2000平方米的空間感覺很大氣。大石門是從上海運過來的,每個足有兩噸重。“上海石庫門改造,看到這些被拆下來的大石門不錯,我就花200塊一幅買下來了。覺得一定能派上用場。”當然,運回這些重物的花費要比石庫門本身貴了許多,但當放入工作室的露天花園卻是最合適不過的擺設了。露天花園的兩邊擺上了一米多高的釀酒大罐子,罐子里則種上大棵植物—海芋頭。
泰國的鳥籠、印度的掛毯、英國的壁爐……來自世界各地的東西有序而和諧地放在工作室。衛生間的洗手盆用的是馬槽,推拉門的把手則是電磁繞線盒,不經意之處卻見用心的創意。主人說,這工作室是他迄今最滿意的設計作品。
[Page: ]
員工廚房更像個私家菜館,兩個順德廚師只做家常菜,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露天花園用餐,那里有歐式壁爐,燒上炭火,一樣可以感受冬天的溫暖。
[Page: ]
咖啡座
在LOFT的門口,還有高文安開的一家獨特的咖啡館。關于開咖啡館的初衷,高文安認為當今年輕人對西方了解不夠,他的咖啡館將會每月推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讓顧客可以在享受咖啡的同時認識到異域文化。上個月,首推印度文明的是,高文安將一扇印度古堡大門搬了進來。他說,“創意文化園不僅是工作室、創作園,更是一個享受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