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
1976年生,1995年考入南開大學東方文化藝術系,攻讀中國畫專業本科。1997年輔修本校中文系。1999年保送本校東方文化藝術系美學專業研究生。2002年碩士畢業,進入天津光榮軟件有限公司從事電腦圖形制作。2003年調入天津大學影視學院動畫系任教。2006年調入南開大學軟件學院任教。
其作品《聊齋補缺,幻化世界》獲“亞洲動漫作品大展”最佳個人獎,并入選第10屆全國美展。
作品《牛頭》入選《EXPOSE 2》。
作品《判官》獲得WACOM教程比賽一等獎。
作品《龍之為物》獲得德國ANIMAGO數字藝術節一等獎。
近年來在《今古傳奇》、《奇幻世界》、《九州幻想》、《南方都市報》等報刊發表了大量CG作品,作為封面和插圖。加盟《九州》項目創作,參加國內《蜀山ONLINE》、《完美世界》等游戲的主要人物設計。
2007年1月出版《古典與玄幻——張旺CG作品集》。
[Page: ]
天賦與努力
從小學畫的張旺四歲就開始亂涂了,但他高考時最初想報考的竟然是中文專業,是什么讓他又重新選擇了畫畫呢?他的回答是:“那是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偶然的事情。”張旺用了四個“非常”來形容他偶然進入南開這件事。
一直想上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但上中學以后就沒有聽說招生的信息。因此,就只打算好發揮另外一個強項:寫作文,爭取考中文。
值得慶幸的是在95年3月,也就是高考前僅3個月,看到《招生導報》上,藝術類招生信息里有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一欄。 和父母認真商量后,決定沖擊一下。畢竟上中學后就沒有認真畫畫了。
當時,我們43中教美術的彭老師給我開了一個月的“小灶”,針對高考應試項目發起全力沖刺。很幸運,藝術專業考試以第6名的成績通過了。
我上的是普高,文化課成績一直還可以,沒怎么太有懸念,就接到了錄取通知。我想能學這個繪畫專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直沒放下對造型藝術的喜好吧。嘿嘿,其實中學時上什么課,我都在筆記本上畫小人。
由于這一份偶然,張旺在南開時得到了范曾、杜滋齡等繪畫界大師的指導,讓他受益匪淺。
我趕上了好時候。上本科正好范曾和杜滋齡等老先生,還都不到60歲,正是有豐富創作經驗、也有精力教授的年齡。我也比較聽話用功,老先生們看我好學,于是就經常開些小灶,點撥多些。真的是受益終身。
我想不是誰都有這份好運氣受到大師們指導的吧,于是我問道:“當時你算是很突出的學生嗎?”沒想到回答卻有些出乎意料。
突出?呵呵,絕對不算。當時藝術類專業招生比現在少很多。一般都是努力3年左右才考上,很多同學們從小學畫,一直沒有間斷,大都畫得非常成熟了。我第一年就考上了算是萬幸,但在專業上,與同班的就有差距。雖然我不這么認為。
記得上本科時,我的專業成績一般,只有范先生的寫意人物拿了第一。
我那時的畫,很幼稚。在造型、設色、布局等方面都有很多問題。好在老先生們看出我還不是頑石一塊,不厭其煩地耐心引導,總算有了些成績。
對于藝術的成就,多半有人會歸功于天賦。讓張旺能后發制人的原因是他的天份比同學要高嗎?他的回答是否定的。
有興趣的我就玩命鉆,沒有的就一般了。比如山水,我從小生活在天津,少見真山真水,樹木也就那幾大種。山水畫的興趣,一直沒培養起來。
人物、花鳥我倒是比一般同學努力。比如線描、臨摹等課程,我完成的作業量是老師布置的3倍,寫意的甚至達到10倍左右。
反正興趣在此,不覺得累,也不覺得煩。
天賦,這個東西在有了成績后別人總說,自己覺得沒有大量努力什么天賦也發揮不出來。
聽了他的話,仿佛讓我悟出一些道理,任何成就恐怕都是努力之后才能得到的吧。就像張旺學習CG一樣。
我在上大二的時候開始接觸CG的,南開有計算機課程,上機時自己亂搗鼓找到了Photoshop 4。于是亂玩起來,覺得比畫筆過癮啊。
又趕上當時南開要建立自己的網站。我被拉到組里負責美工,邊干邊學,邊學邊用。興趣越來越濃。到2002年碩士畢業,進入光榮軟件,才算正式接觸專業CG。
偶然進入南開學習美術的張旺仍然沒有忘記他的另一個理想專業——中文,在上本科時還輔修了漢語言文學。
很有意思,天天看各種小說,也接觸了一些文藝理論。
畫畫之余換換腦子,也換換視角。肯定對繪畫創作有幫助。
我學的也比較認真,輔修成績都在90以上。
[Page: ]
擁有國畫功底的張旺畫起漫畫和插畫來,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對于這種風格,他的詮釋只有兩個字:張旺。這兩個字透著一份個性的張揚,人如其畫。
輔修漢語言文學的張旺,即使從他的畫里也不難看出他十分喜歡古典文學。
我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上學時,老先生們就很注重培養我們在古典文學方面的修養。《詩經》、《楚辭》、《史記》是必讀的,唐詩、宋詞也是精講課程。
本來就是千古佳作,教授們講得更引人入勝,自覺不自覺地就總拿起來品味一下。
張旺大部分的創作主題都來自古典文學,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學給了張旺諸多靈感。
古典的作品看多了,出手自然而然就有古典的架勢。另外也有詩詞什么的。還有電影和網絡文學,如《大話西游》和《悟空傳》。
作為玄幻一派的人物,張旺畫里的那些人物都是看了書以后在頭腦中憑空想象出來的嗎?還是會有所參考呢?
都有,我的主要方法是把前人的人物造型分析成零件,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立體拼裝。 我參考的范圍比較廣,繪畫、雕塑、民間工藝、玩具模型,反正只要有喜歡的就留心。只要沒見過的、古怪的,就努力記錄下來。完全憑空想象我做不到,總是在一定的基礎上吧。
[Page: ]
張旺碩士畢業后曾在游戲公司工作過一年,在一年后張旺進入了天津大學影視學院視覺藝術系任動畫專業教師。對于這個轉折點,張旺是這樣解釋的。
日本公司太累,工資高,但工作時間長。早8:30到晚5:30,而且幾乎每天加班。雖然加班費很有誘惑力,但總這么干,一直是一個大機器上的螺絲釘,沒有體現自己創作能力的機會。那里同事關系也很好,工作環境也優越,就是得按日本總部的風格干活。
高校就不同了,工資待遇雖然不能和外企同日而語,但有自己的時間,有獨立創作的空間。
2006年4月,張旺調入南開大學軟件學院任教。南開目前正籌建數字媒體學院,張旺教軟件工程專業《3維圖形軟件應用》課程。由于是籌建階段,張旺每周的課并不多。
現在我們的專業還沒有建立起來,今后等專業完備了,課肯定也會多。08年會有比較確切的招生信息公布,到時候會有很多驚喜。
原來在天大的時候,素描、速寫、藝術概論、動畫概論、角色設計、美術史什么的,一大堆課,夠累,這也是我回南開的原因吧。
作為老師的張旺,把教學任務擺在首要位置,至于創作,只能是在教學之余。當我問到他是否想過畫故事畫冊時,他有些感慨。
這個是我一直的痛處。 很早就有了比較清晰的故事構想,腳本都寫了。由于手懶,拖了幾年沒有動工。 那是苦差事,而且和現在常畫的風格、常用的繪畫語言有很多差異,需要克服自己很多的弱點。難啊,先喘口氣,看看再說吧。 國內外也有不少這方面的稿約,時間上的要求都比較緊。我一向是習慣了精細,怕為了趕進度畫的水平下降,謹慎起見,暫時觀望觀望,也找找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再開始想連載什么的。
碩士畢業的張旺學歷不算低了,但高校的工作環境卻也是個繼續深造的好地方,未來會考慮讀博嗎?
估計這一步是少不了的。 在高校教書,有這個條件,多讀些東西,也多受些教育,對繪畫和教學都是好事。 再者,讀書、考試還是最光明正大的理由逃避家務勞動,何樂而不為呢?
張旺更多作品:www.chinanim.com/dh1/hf_per_js.aspx?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