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筆者應邀參加一個“室內奧斯卡獎中國巡展上海首映禮”才知道中國本土設計師第一次榮獲了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享有室內奧斯卡之稱的國際室內設計獎。他叫王閎,北京資深設計師。能獲此獎實屬意外。然而看他的作品,我覺得又在情理之中……
這是一套很普通的并有著中國元素的別墅設計作品。說它普通是因為設計師運用的都是很樸素的建材;說它是中國元素,設計師在構思上運用了古典、現代時尚和簡約三種混合設計語言,為我們解讀什么是現代中式語言提供了一個新概念,也向人們昭示——現代中式設計不一定要做“古”復“古”,中式語言應有時代的“烙印”,也有幸讓我們閱讀了王閎在現代中式語言世界的探索精神。
所謂三種混合設計語言是當今國際設計界經過近代百年室內設計的歷史回合,又重新回歸到一個全球設計視點,沒有中國元素的設計似乎是很落伍的,因中國在世界的崛起和強勢發展成了平衡世界力量的重要砝碼;設計因中國而精彩,設計因東方元素而時尚。在國際設計界人們可以不談歐式設計,也可以不談地中海式設計,但不能沒有中國元素設計,缺少中國元素設計是不完整的設計理念好像一夜之間風靡了全世界。也就是說全世界的設計師在無意用完本國設計元素深感設計創造源泉枯竭時,他們被來自中國5000年深厚的文化和近30年改革開放和強勢發展的“中國風”迷住了,很多大師級的“老外”都獲得了從中國元素吸取設計的源泉,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基于這樣的設計背景,王閎覺得作為一個中國設計師,更沒有理由放棄本土的優勢元素。他想在傳承中式語言的基礎上剝離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元素,盡可能讓中式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當今的時代。能否用現代的包裝語言去解讀傳統的中式風格?用現代時尚“嫁接”中式語言而“催生”出一個嶄新的中式設計風格。為達到將中式設計元素接受現代時尚的過濾和搭配,王閎又給它添了“一把火”,索性將中式和現代時尚“派對”,將他們推進了一個很利索、很簡約和很干凈的一個空間。于是中式、現代時尚和簡約,三種不同時空年代的流行元素情不自禁地做了一次設計組合,三位一體提煉性的混合語言在偶然一個機會進入了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享有室內奧斯卡年獎的評比,王閎別開生面的混搭風格讓評委大開眼界。王閎用他嶄新的現代中式組合混搭風格終于敲開了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享有室內奧斯卡獎之稱的大門。這是12年來中國本土設計師首次在國際設計舞臺上摘取這個年鑒獎項。
回到這個空間,我們發現王閎給中式元素植入了現代語言,也輸入很多的時尚元素。比如中式的花窗門,原本應是深褐色的,在古代表示“穩重”,然而在這卻冒著“風險”被王閎刷成了白色,讓古典特別“時尚”一把。高挑時尚的酒吧臺反而是傳統的中式條桌形象。這種用中式元素反串時尚的創造是王閎最“驚艷”的語言,也是設計構思中最亮的一筆。然而為突出“白色”的花窗門,情愿讓這種“最驚艷”性語言不動聲色地“藏”起來而點到為止。經典敘述了古典與現代、古典與時尚、古典與簡約元素的關系。按照套路,他們這三個元素原本是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老死不相往來”,在這里它們之間居然能和諧相處,譜寫了一曲古典與現代、時尚與簡約的“交響曲”。更為體現王閎功底的是在地面他用了“生銹”的灰色地磚,托起了橘紅色的時尚沙發;藍紫色的柜子,褐藍色的窗簾讓色調在類比色系中堅守自己高雅的“矜持”;在空間運作中式、現代時尚和簡約三種不同性質的混合語言中,王閎頗有一種“坐懷不亂”,鎮定自然的大將風度,將這三種元素的混搭秩序營造的頗有創新,令人耳目一新。
在主臥和主衛之間的空間構成及運動走向,也讓我們看到了王閎在純空間的深厚的設計語言是如此精煉和極簡,空間的高低錯落、黑白對比、冷暖對比、灰與艷對比,那怕是一個躺椅的陳設都是如此時尚經典。
同時,我還發現王閎對空間的整合控制,無論是橫向空間構成,還是縱向垂直空間構成,王閎都把握住了三種混合元素在空間構成運動走向的合理性和舒適性。另外他在客廳的共享空間語言的塑造上,用了8根有老北京歷史風貌的噴繪立柱來扮演客廳頂天立地的形象,巧妙的述說了空間的文化傳承與功能的關系,頗有想象力。美中不足的是客廳電視背景墻顏色有些“沉重”而頗顯零碎,空間點、線、面的節奏構成節奏和規律還尚欠些火候,但這一切不足影響全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空間的混合語言上,他不僅有古典時尚時空穿插的意識,也有樸實傳統返璞歸真的傳承,同時也有對色彩的獨到領悟與偏愛,色彩的紅與黑、灰與白、紅與紫、紫與金都給他獲獎增加了很多“附加值”。
王閎作為我國本土設計師能夠在國際上第一個摘得這個獎項,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中國的室內設計從王閎開始走向了國際設計舞臺。我們期待著中國更多的設計師像王閎那樣勇敢地走向國際舞臺“與狼共舞”,與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