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尋》
近日,第一屆“寶信杯”學生動漫原創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理工大學隆重舉行。籌備、征稿一年多的大賽就此落下了帷幕。大賽以成為原創動漫創作的搖籃之一和青年動漫藝術家通往成功的夢想與橋梁為主要宗旨,以“和諧與共生——我們的家園”為主題,吸引了省內外30多所高校的學生參加,共收到參賽作品120余件。本次大賽評出了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最佳動畫影視技術獎等若干專項獎。浙江理工大學學生吳志鏡、李佳瑤、周立飛三位同學的作品《尋》,獲得了金獎。
《尋》這部作品通過一個小孩子的眼睛,向觀眾展現了文革時期對皮影藝術的破壞和皮影老藝人執著于藝術創作的精神。作者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觀眾更關注民間藝術的保存和延續,以實現我們家園的和諧和美好。
在眾多參賽作品中,《尋》這部作品顯得比較特別,照評委的說法就是“返璞歸真”,采用了定格動畫的方式來表現主題。所謂定格漫畫,就是通過逐格拍攝對象然后使其連續放映,從而產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和角色,一般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來演出。像大家印象深刻的《阿凡提》、《神筆馬良》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這樣的作品在眾多用電腦合成技術的動畫中顯得淳樸而真摯,對表現“民族文化的保存”這一主題也恰到好處,技術上也臻成熟。評委組有專家認為這三個理工在校生的作品“已達到了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定格動畫的水準”。
創作者之一吳志鏡告訴記者,團隊最初的創作意圖是想做一部屬于自己民族風格的動畫片,斟酌以后,又結合團隊成員感興趣的民間藝術,大家最終決定以皮影藝術作為創作體裁,并以“定格動畫”的方式作為表現形式。
大概九個月的時間里,他們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比賽上。吳志鏡回想著當時的創作經過,“因為我們做的是定格動畫,需要實物搭建,創作過程也是很繁瑣復雜的,很多材料都必須去國外訂購才行。”
由于他們創作的題材是皮影,為了讓這個作品更加真實生動,他們三人親自去了陜西華縣,我國皮影的發源地,采集當地的各種皮影素材。“我們還專門去了皮影老藝人潘京樂家中,他有自己的皮影工作室,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制作皮影的全部工序。我們大飽眼福還不夠,每人還從他那買了幾個舊皮影。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寶啊!”,“潘京樂老人還自己有個皮影表演室,他們還給我們專門表演了一段皮影戲。表演者就三人,他、他兒子還有他孫子,三個人演出一臺戲,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吳志鏡感慨的說,這樣的一次經歷是他們最初最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
回校以后,他們就開始正式著手把收集到的素材運用到作品中了。但是期間也遇到了很多麻煩。在大學課程中他們還沒有接觸過定格動畫,為了創作和比賽,一切都是新的,都要自己嘗試和摸索。幸好在導師的幫助下,他們少走了很多彎路。“記得我們拍第一個鏡頭的那天,我們從傍晚開始一直拍到第二天中午。中間都沒停過,因為如果中間停頓的時間過長,第一幀跟第二幀的色調就有差別了,這是定格動畫最講究的。那天我們很興奮,當然也很害怕,畢竟是首次嘗試。直到第一個鏡頭完成的時候,我們才松了口氣,因為它比我們想象的要好,我們知道我們的嘗試成功了!”
據悉,本次比賽的動漫作品,類型多樣,二維動畫短片、三維動畫短片、FLASH短片、定格動畫等都有涉及。從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本次大賽的主題“和諧與共生--我們的家園”。同樣是來自浙江理工大學學生的作品《喂~小蜻蜓》,生動描繪了清晨的鄉村生活,極富有生活氣息。這一作品也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獲得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