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環保袋設計大賽絕對是中國設計領域目前最熱門的事,在網站上隨便搜索,便可以看到不下十個口號不同但殊途同歸的設計方案征集活動。流行起因于國務院辦公廳1月份下達的“限塑令”,而有效之日正是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趕在這“黎明前的時刻”,所有關注環保的人士紛紛出動,開展了各種宣揚“更人性化、更有機、更具生命力”的環保購物袋的活動,而環保袋的設計征集無疑是其中最有設計含量也是最吸引眼球的。
今年年初由上海當代藝術館與日本株式會社瑞可利合辦的“環保×設計——300位日本設計師作品展”上,環保袋已著實風光了一把。此次展覽邀請了活躍于日本設計前線的300位設計師,以充滿創意的設計,將環保意識注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展覽上大批量展出的環保袋是其中的亮點。這些袋有不同的關注點,或詼諧幽默,或波普紛繁,樸素而自然,精致而純凈。它們整整齊齊地掛在素白的墻上那一個個木頭掛鉤上,整體又生動,形式本身便已傳達了一種環保的態度。從這次展覽開始,中國的大小城市里掀起了沸沸揚揚的環保袋“設計運動”。
是時尚,但不應是“短暫流行”
去年,英國著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曾與超市Sainsbury’s合作,設計的環保購物袋“I am not a plastic bag”,取得了時髦人士們的廣泛關注。它打出“Save the world, use the FIVER”的口號,Fiver(五英磅)的價格也顯得很環保。“環保概念”+“限量版”+“5英鎊”的組合使這種環保袋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效應,據說名模Kate Moss、Lily Cole、Erin O'Connor,歌手LilyAllen,演員Keira Knightley、ReeseWitherspoon等都是它的收藏者。毫無疑問,這個環保包很時尚。
而現在我們身邊也出現了各類環保袋設計或發放活動,每個人均以擁有一個漂亮的環保袋為樂事。環保袋是一次運動,也是一種時尚。讓“有助于人類與大自然共存共生”的環保袋充滿趣味性,充滿設計感,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也毫無疑問會增加人們對環保袋的使用興趣。可是我們也發現,大部分的人對于環保購物袋的態度又是一次“三分鐘熱度”,充滿熱情地擁有了它,卻在幾天之后將它長久地擱置在家里,完成了一次“環保”的收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大量環保袋的制造耗費了大量的自然材料,這豈非是另一種形式的不環保?
時尚未嘗不可,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新鮮和刺激,可是,時尚,在信息化時代里,就跟人們的偏好一樣,更易隨著信息的快速傳播而凝聚成為流行,與此同時它的演變也更加快速而不確定。時尚稍縱即逝,而環保卻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生活態度。如果環保等同于時尚,那又該如何留住它的熱度?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家里的媽媽們反而更能利用好哪怕是很“丑陋”的環保袋,一直留著,用著。是因為她們勤儉持家,還是因為她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為時尚所牽制?
留住我們使用環保袋的興趣,正如我們當時曾經滿懷激情地設計、展示和購買這些環保袋。環保,可以是時尚,但必須是“非短暫流行”。
[Page: ]
是設計,但不僅是“布面海報”
從筆者對幾個中國美術學院設計等專業學生的采訪中,我們可以看到設計群體對于使用環保袋的歡欣,但也看到了對于目前的環保袋設計既擁躉又保留的態度。
戴同學(綜合藝術專業學生):沒有塑料袋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倒是真的,但慢慢習慣就好了,我倒是蠻喜歡那種牛皮紙袋的,感覺要比塑料袋好很多,更希望的是回到從前用荷葉包,那個更有味道些,但主要還是環保。
王同學(綜合設計專業學生):支持,環保購物袋是一種回歸,是一次革命,對新科技的產物革了一次命,科技曾經背離了環保,卻必然要回歸到環保。但環保袋如果更科技一點,功能方面用處更多一點,環保也會變得更科學。
白同學(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現在是以環保袋設計為載體倡導一種環保的精神,一種更時尚的宣傳吧,說實話沒啥感想,我就覺得好看最重要,今天路上還看見一個老外背了個純白色的,兩條小細黑色背帶,一個黑色小扣子,就很有味道。年輕人和中年人選擇環保袋目的不同,年輕人用的是時尚,中年人才真正用出了環保袋實質吧。
葉同學(建筑專業學生):挺好的啊,不過我媽說得對,環保袋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袋子,而應該加很多分隔,這樣才實用。
項同學(綜合設計專業學生):出發概念很好。但我覺得現在的環保袋設計只注重概念了,忽視了本身功能的設計。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王雪青教授的態度相對來說則較冷靜,他認為社會各界都在做環保袋方面的宣傳,這是非常好的事,用相對來說較“永久”的環保袋作為塑料購物袋的替代品,這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一項非常好的舉措。從環保袋的設計來說,“環保×設計——300位日本設計師作品展”在各類的設計活動中做得較早效果也不錯,這類設計活動現在還在不斷地開展,雖說有點“炒冷飯”的感覺,但全民都在做,一方面是宣傳上的輻射,另一方面則是用創意和思想給大眾增加一點歡樂。
也許因為未到“限塑時刻”,環保購物袋的使用還只停留在觀念和想象中,所以在目前所看到的設計里,圖案形形色色,形狀卻大同小異,大部分設計師都只是把環保袋當作視覺傳達的工具,致力于增加了環保袋的趣味性,卻不約而同地忽略了購物袋本身的功能設計需求。可是,環保袋所代表的“有機”與“生命力”并不僅僅是指表面上的生命形態,而應該是一種基于自然主義的價值觀念,對一切不自然的、反人性的各種表現形式所提出的抗拒行動。環保袋的出現,除了可以像“流動的海報”一樣宣傳環保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這樣“人人都為自由與自然而傾心”的時代里,真真正正地替代塑料購物袋,為人人所用。因此環保袋的便攜性、承受力、內部空間的分割、輕便、易于清洗等問題都應該置于設計考慮的范圍之內。“設計是文化的肌膚”(加拿大學者德克霍夫(kerckhove)語),可是,設計卻不應該只是環保袋的“肌膚”,不然的話,環保袋的設計及流行將成為又一次“美麗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