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東京設計展的首次亮相是在2005年。大家都親眼目睹了展覽引起的熱烈反應,這不光催生或者助長了日本乃至亞洲等其他一系列設計機構、團體的發展,也使100%設計自身成為設計界受到高度尊重的設計活動。所以即使在金融海嘯的危機下,本屆2008年東京100%設計展依然是在眾所矚目的情況下如期舉行。
在Michael Young的帶領下搞怪
2008年東京100 %設計展是在東京的第四屆。與上屆一樣,除了在11月舉辦外,同樣是東京設計節的一部分,而展覽場地規劃設計也是邀請了上屆的藝術總監Michael Young。這個英國中生代設計師打從他的設計被倫敦設計界稱為“獨特的語言”之后,他就頻繁奔走于香港、東京、上海、新加坡等亞洲城市,設計理念和商業眼光同樣不俗,如今在亞洲已發展得如日中天。這次的展覽,他除了用色很“亞洲”之外,還秉承了他一貫的簡潔中搞怪、造型國際化的特點。
盡管很多設計師的作品已經在前不久的倫敦設計節中展覽過,日本本土的設計力量卻不可小視,他們仍然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新鮮面孔。最想先介紹的是Tomsuma Alt的天才想法——地球帽, 每個人都在這個地球上為日常生活掙扎困擾,戴上這個帽子,至少可以幫助我們在幻想中擁有這個星球。同時,你也可以在這個帽子上做標記,幫助尋找與自己相關的人的所在位置。其他的怪東西還有Lightly品牌的“Bubble Wrap包裝紙燈泡”,這個看似包裝紙的造型,材料用的卻是玻璃。
Wncart品牌的動物造型燈中,臘腸狗的臘腸肚這段充當了發光的作用, 還有魚骨頭做成的海洋怪物模型以及Roshildur and Senz 最近的作品“不對稱傘”,都是典型的“設計師玩笑”。其中最具有東方造型的是一個日本設計工作室的拖鞋,它使用了中國人最愛的大紅色,韓國人的包裹布折疊方式、日本木屐的造型,我看這個拖鞋十分適合旅行用,因為攤開來就是一塊布,攜帶太方便了。Tukuri Te的燈具設計也用了包裝設計的元素,如果這不是巧合就一定預示著設計界又一個新的流行趨勢。
[Page: ]
創造性地生存
創意和創造性都是時至今日經常為人們所提及的詞匯,動人之處在于它們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東西,就設計而言,可能是整體形式顛覆性的改變,也可能是細微之處的不同,例如椅子扶手傾斜的弧度,靠背所用材料的比例,也就是說,組成的基本元素沒有改變、大體的形式一如既往,但是突破了某些既定的東西,或是實現了一次材料的置換。有時候,正是這些微小的火花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神奇,固有的概念、定義變得模糊,因為微妙的化學反應在這塊不甚清晰的地帶中悄悄展開。
這是最近 100% Design 在東京展出的作品之一,組合桌椅。所謂的不利用螺母或者螺栓,通過配合來實現。
像太空艙嗎?
坐便器
[Page: ]
有趣,但也要有深度
當然設計也有玩深度的。re-designed 設計組合用一個個“零”和紐約地鐵線路圖制作了一個大心,設計者是在訴說,地鐵與城市人的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re-designed 一直都是一個關注社會現象的設計組合,事實上,他們也用東京、首爾等城市的地鐵線路圖制作過一系列作品。Kyeok Kim創作了“美麗的第二層皮膚”,提出了身體裝飾的問題,他這次作品使用的材料是肥皂。
今年東京100%出現了“Blickfang Show”倒是很令人意外。這個秀是專門展覽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新銳設計的一個組織,通常只會出現在蘇黎世、維也納和斯圖加特。帶來的作品卻是鮮有驚喜,其中還算有趣的設計就是Sonja Vrbovszky的橡膠雨鞋,在鞋的邊沿上開了一個把手似的孔,也許是考慮不下雨的時候還可以用作手提袋。
彎曲長椅
Sky Design繼續走他們的人為關懷路線,設計的床邊燈有一個夾縫,當你停止讀書準備睡覺的時候,夾縫就是你手里那本書的最好去處。Vik Prjonsdottir帶來了Sealpelts,這個作品大家都不太明白為什么出現在設計展上,不過其環保的理念值得鼓勵,這是個毯子形狀的外套,據說是可持續性馴養方式獲取的100%羊毛,冬天來了,這將是最保暖的衣服。Cozy&Cozy今年為城市空間設計了一些戶外家具,不過我更喜歡展場外Frank Gery的超級彎曲木頭大長椅,把彎曲木技術簡直用到了極致。
[Page: ]
彎曲椅子
100%設計品牌中的“墮落”
今年的上海100%設計展令很多人失望,總的來說也不能說不好,只是設計師參與的部分實在太少。整個展覽不要說設計界中的新面孔,連中國知名的設計師也沒有出現幾個,商家云集的盛況反而顯出中國設計力量的薄弱。其實在東京100%一樣有這個問題,本來是新銳設計師的平臺,走到今天只有大牌和大牌設計師參與真的有點變味。
難道對年輕無名的設計師來說100%的門檻已經太高了?記得現場有一個“Ring Mobile Phone”手機模型很招人愛,來自LG公司與學生做的工作坊的成果,不過參展方并沒有提供參與設計的學生姓名,追問之下竟然說:“他只是個學生啦”——一句輕松的搪塞,卻不知抹殺了多少年輕設計師的勤奮與努力。
成功的商業思維與它所帶來的商機是“100%設計”這個品牌一路發展到今天的最大原因。當然沒有人想站出來敵視商業,但是也免不了擔心100%設計的未來越來越商業乃至于失去了最初的意義。無需舉例,因為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