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術中心的正面
土樓公社模型
土樓公社一角
凡・斯洛博作品
上海“設計的立場”藝術展中,以各另類展品打破常規,挑戰傳統觀念
建筑如何讓城市有活力?如何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解決住房的問題?廢舊的床單、運輸袋子能否成為服裝的材料?傳統的手工技藝會否流失?在正于上海荷蘭文化館舉行的“設計的立場”藝術展覽中,來自中國和荷蘭的建筑、服裝、書籍與產品設計領域的藝術家給出了他們的態度。策展人認為,該展覽揭示了各位設計師是如何打破自己專業方面的標準概念,從而能夠以一種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條件,為建筑和設計注入新鮮的意義。
建筑 土樓公社:廣州市郊的圍屋新體驗
目前,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們的居住問題成為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URBANUS都市實踐建筑事務所的合伙人之一王輝認為,要成為好的城市,首先應該是一個關注人的城市,公民的城市,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構成其城市性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是一家成立才11年的年輕設計公司,不過,都市實踐已經多次獲得重要的設計獎項。
位于廣州市郊的土樓公社就是都市實踐為城市低收入者研發設計的住宅項目,于2008年落成。它以福建土樓為模式,總共有287間房間,可以容納1200到1300人入住。土樓公社秉承了傳統土樓的優點:將房間沿周邊均勻布局,較現代板式宿舍更具親和力,有助于社區中產生鄰里感。同時,又在內部空間布局上添增了新內容:雖然使用面積只有30平方米,但每個住房單元都是兩室一廳,而且擁有開放式的廚房和獨立的衛生間;在內庭方樓建筑的角落部分都設置了一些公共的區域,方樓的地下室設置了圖書館和健身房,一樓的入口處有幾間商鋪,三樓有一個招待所,底樓還設有一個食堂。
在外部空間安排上,都市實踐將土樓公社植入當代城市,讓土樓與城市邊角、綠地拼貼,與城市立交橋拼貼,與高速公路拼貼,這些嘗試都是在探討如何用土樓這種建筑類型去消化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不便使用的閑置土地。
社區體驗:組建籃球隊,塑造新生活
都市實踐的另一名合伙人孟巖表示,土樓公社目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小社區,有自己的QQ群,有自己的籃球隊,這種建筑類型成為塑造生活的一種可能。而在中國臺北藝術中心,當代著名建筑師雷姆・庫哈斯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當今商業化文化背景下,對一個頗具局限性的項目進行有利的調整操作。
雷姆・庫哈斯認為,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演藝中心數目漸增,但不知何故,這些演藝中心似乎都存在一種共識,即呈現出或多或少雷同的空間組合:一座約2000席的大型演藝廳和一個約1500席的中型劇院,再加上一個黑盒劇場。在摩登外形的掩飾下,內部仍然是保守的基于19世紀的劇場布局的典型做法,其象征便是那些見證著社會等級分層的包廂,縱然劇院的最基本元素構造,如舞臺、臺口和觀眾席等,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但仍不應當作為造成上個世紀劇院建筑革新停滯的借口。
于是,雷姆・庫哈斯在臺北藝術中心進行了嘗試:對劇院內部布局的實驗和創新,毫不刻意地創造出有文化象征意義的外觀表現。臺北藝術中心由3座鑲嵌入中央立方體的劇院構成,使3座劇院的前臺和后幕結合為一個統一而高效的整體,每座劇院都可以獨立或結合使用,為戲劇表演藝術的創新提供無限可能。另一方面,這也讓無論在哪座劇場的觀眾的視線都可以毫無阻隔地穿越舞臺望向其他觀眾廳。而從外部來看,每座觀眾廳都突伸出中央立方體,懸架在熱鬧的食品市場上方。
[Page: ]
服裝 用另類時裝反奢
作為首位進軍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的中國服裝設計師,馬可曾被評為2006年全球杰出華裔時裝設計師。馬可的與眾不同之處被認為是她非同一般的專業技藝,及對時裝在當今社會所起作用的批判性態度。
在馬可看來,于當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傳統和文化的多樣性是設計師們的一種責任,她說:“我想做些眼前未必有用但以后會有價值的事。”自1996年以來,馬可一直在主理著時髦女服品牌“例外”,后于2006年推出了以再利用和可持續性為主題的藝術時尚品牌“無用”,它的材料包括回收材料和撿來的東西,如將染了油漆的床單做成裙子,將防水油布做成一件特大的外套,對一個廢棄的運輸建筑廢料的垃圾袋,馬可只是在上面挖了兩個洞,使得手臂可以伸出來,經過簡單的染色等處理后,這個垃圾袋就變成了一件外衣。馬可的工作室設在廣東珠海,在那里,甚至有19世紀的紡織機。
歷山大・凡・斯洛博是最先代表荷蘭出現在世界時裝設計地圖上的設計師之一,是荷蘭時裝設計界的一位先鋒人物。在他為“設計的立場”制作的裝置作品中,他用作品闡釋了自己的設計思想與手法,有關的服裝均用手工繡制,其結構上讓人聯想到同樣用一片布制成的中國傳統女服。
凡・斯洛博對當今的“大品牌癡迷”現象以及“批量生產所導致的質量丟失”持抵觸態度,他只進行小產量的服裝設計,而且完全在荷蘭進行手工縫制,創造另一種新的奢侈。凡・斯洛博經常采用那些幾乎被人們忘記的昔日傳統手工藝方法來設計,著力強調服裝的內涵品質,為了取得正確的形式和結構,他還采用“立體裁剪技術”直接在模特身上進行設計創作。在他的設計中,“抽象”是一個重要的脈絡,他所設計的服裝通常含有簡單明快的方塊碎片,并在里面或上面縫上飾帶,產生一種與模特體形完美相稱的優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