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0年3月,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工業設計”首次出現在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并與金融、物流、信息、研發、商務、節能環保服務等一起,列為需要大力發展的7項生產性服務業。
對中國工業設計界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這表明工業設計不僅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并從企業行為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洛可可設計公司總經理賈偉預言,“中國工業設計的春天即將來臨。”
[Page: ]
設計催生出“中國歐姆龍”對很多人來說,工業設計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它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
北京超思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王維虎也曾對工業設計一無所知,直到一次成功的設計讓他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工業設計才被他格外看重并為此著迷,以致現在,工業設計已成為超思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超思是一家生產家用醫療器械的民營企業。最初,它并沒有自己的設計,只是一再被國際同行的產品所折服。擺在超思面前的只有兩條出路:一是給大品牌打工,做貼牌,這樣不用勞神,但只能賺少許辛苦錢;二是看國際同行哪種產品暢銷,就依葫蘆畫瓢,搞“拿來主義”,這樣可以自創品牌,但賣不上價錢,而且隨時可能被人指責侵權。更重要的是,目前歐洲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家用醫療器械消費市場,從人家那兒“拿來”的東西,是萬萬不敢再賣回到人家那兒去的。
2005年12月,在參加德國杜塞爾多夫醫療器械展時,超思總經理王維虎發現,那些國際領先的同行,那些引領市場的產品,都曾獲得過權威的工業設計大獎。“要是我們也得一個這樣的設計大獎,我們的產品會不會暢銷,我們的企業會不會領先呢?”回國后,王維虎立刻帶上那些獲獎產品的照片,找到北京一家有實力的工業設計公司,讓他們照著這個水平給超思設計一款心電測試儀。
幾易其稿,一個顛覆性的設計擺在王維虎面前。它一改心電測試儀原有的方正的外形,右上角被設計成圓弧形。這個改變讓這款產品怎么看都不像是一款心電測試儀,但當你伸出右手握住那個古怪的右上角,就會發現它的弧度是那么合適,握得很是熨帖!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改變,讓這款心電測試儀獲得了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的金獎,這可是全球工業設計領域最權威的三大獎項之一,此前還從沒有哪家中國企業獲得過這么高的榮譽!“紅點獎”的評委們說:這款產品右上角的弧度實際上在明明白白地告訴用戶——用右手拿著它去測你的左胸,用設計引導使用,讓使用變得簡單,這正是體現人機工程學原理的上佳設計。
第二年冬天,超思電子再度征戰杜塞爾多夫,那部心電測試儀被擺在顯著位置。當天它就接到了5000臺訂單。到現在,這款產品已經累計為超思贏得了數億元的訂單,賺得數千萬元的利潤,而它的工業設計費用不過區區3萬元!
驚喜之余,王維虎茅塞頓開:家用醫療器械在技術上并不復雜,超思早就把那點事兒琢磨透了,跟人家比,差就差在工業設計,缺一個精彩的創意。成功的工業設計可以綜合運用材料科學、美學、人機工程學、結構學等處理手法,對產品等進行系統性地優化提升,讓它更好用、更好看、更好賣。找到了竅門,超思又一口氣設計出了血氧儀、血糖儀、血壓儀等系列家用醫療器械,款款獲獎。憑借外觀專利,它成為我國唯一一個打開歐洲市場的中國家用醫療器械生產商,一些國際代理商開始稱其為“中國的歐姆龍”。從一家不知名的小企業成長為與國際一流比肩的知名企業,超思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
[Page: ]
缺乏工業設計 北京企業的“軟肋”主管電子信息產業多年的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梁勝不止一次地感慨:“每年參加國外的消費電子展,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的產品在技術上其實不比人家差,就是‘長’得不如人家好看。”
而在工業設計師眼里,讓產品“長”得好看一些并不難,只需重新做一個外觀設計即可。外觀設計是工業設計的一個分支,據行家介紹,有經驗的設計公司十天半月就能拿出一套外觀設計方案,報價可以低至幾萬元。
當國際同行以嫻熟的工業設計征服市場時,許多中國企業對此卻渾然不覺。“在認識和運作能力上,我們存在雙重差距。”梁勝說。
據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工業發達國家,一百多年前,工業設計便已作為一種專業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設置中。而我國盡管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工業設計”專業,但在此后數十年間,它一直是一個冷門專業。
國外,大型民用消費品生產企業都擁有專門的工業設計部。但在北京,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在聯想、漢王等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中,才有了工業設計的萌芽。漢王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王杰回憶說,漢王是1998年開始設立工業設計部的,當時只有兩個人。很長時間,公司同事都以為這倆人就是美工,負責辦個黑板報、在公司年會上畫個背板什么的,他倆自己也覺得他們在公司的地位挺“邊緣化”。
到現在,在北京的大多數工業企業中,工業設計仍是空白。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提供的數字稱,本市工業企業僅有30%開始引入工業設計。
專業的工業設計公司本世紀初才開始在北京出現,而且它們的客戶多是跨國公司,本土企業很少光顧。洛可可公司總經理賈偉說,每開發一個本土客戶,都得先花上半天時間跟人家講什么是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公司大規模出現,更是最近幾年的事。據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陳冬亮介紹,2006年,北京的工業設計企業只有50來家,到2009年底已達到600多家。但在北京排名前10位的市屬國有工業企業中,僅有京東方和京城控股擁有專業的工業設計部門。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認為,一直以來,北京乃至中國的工業企業都有“重技術開發,輕工業設計”的傾向。企業總是覺得,技術和質量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了這兩條,再加上低價,就能搞定消費者;至于工業設計,只是“玩花活兒”。事實證明,工業設計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花活兒”,對一個產品而言,它是像技術和質量一樣重要的加分項目。朱燾說,這是被消費心理學證明的科學原理。人們在購買一項產品時,除品牌、價格、技術、質量等因素外,它是否好用,它傳遞的理念,它的外觀是否與自己的性格、氣質、品位相符,同樣能影響人們的選擇。而且越是消費能力強的人,這些潛在的因素影響力越大。
[Page: ]
投入產出比1:17的成功實驗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是北京工業設計的啟蒙者與推進者。從2007年開始,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參與了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設立的“設計創新提升計劃”,由市科委拿出一部分資金,引導和鼓勵北京工業企業聘請有實力的工業設計公司,對產品、品牌進行提升。
漢王科技股份公司就是這次“設計創新提升計劃”中最大的贏家之一,僅僅借助工業設計的力量,漢王的一款產品銷量提高了40%。
三年前,漢王的新款電腦繪畫板產品——繪畫大師問世時,無論技術還是質量,產品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漢王上上下下都覺得,這款產品“沒理由賣不好”,更何況它還價格低廉。但上市后,它偏偏就沒賣好!倒是漢王的老對手——某日本公司生產的繪畫板大受追捧,不僅賣出了高價,市場份額也遠遠高于漢王。
通過市場調查,漢王吃驚地發現:問題竟然出在“繪畫大師”的包裝上。“繪畫大師”的目標客戶是有一定藝術素養的白領,他們無疑是講究個性和品位的,但得到的反饋是“繪畫大師”那方方正正的包裝形式,包裝盒上簡單的圖案和文字,“簡直太不藝術、太不修邊幅,給人的直覺是檔次太不咋地。”
找到了病根兒,漢王在市科委的支持下請北京東道設計公司對癥下藥。設計師針對“繪畫大師”不同的產品檔次,分別賦予其“創藝大師”、“創藝高手”和“創意星人”三種名號,改變了過去以“0806”、“0605”等數字來指代不同產品的做法,使產品有了性格和親和力;根據不同“段位”目標客戶的年齡、嗜好差異,三種產品的包裝盒分別以黑藍白作為主色,讓產品更具識別性,消費者更容易對號入座;新包裝還以英文名稱、漸變的色彩、富有金屬質感的產品照片以及綜合了眼睛、太陽、風車、彩虹糖等形狀創造出來彩色圓球,來體現其設計感、科技色彩及藝術性。這個包裝出來后,漢王的擁躉們叫好聲一片,“這才有藝術范兒,才跟漢王的江湖地位相稱!”
就是這個既不費事,又不費時,也不怎么費錢的改變,讓漢王繪畫板的市場表現一飛沖天。一年之內,其銷量從25.2萬套增加到35.2萬套,增幅近40%;由于產品搶手,漢王繪畫板的市場價格也日益堅挺,價格區間向上拓展了267%,直逼日本對手。200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17%;到2009年依然保持較猛的勢頭。
漢王設計開發的另一款產品——電紙書也大獲成功,2009年上市當年就銷售了26.6萬套,進賬3.9億元。
漢王的成功,逼得競爭對手重新進行了品牌設計。
其實,所有得到“設計創新提升計劃”支持的企業,都像漢王一樣嘗到了甜頭
——李寧公司依據趙州橋弧度創造出“全掌弓減震理念”,使其鞋類產品在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
——京東方運用工業設計完善提升了20款整機產品,去年產銷量比2008年增長5倍;
——北京依文服裝公司設計開發出10多款新裝,為企業貢獻了18%的增長率;
——北京曲美家具開發出了一批特供家具,新增產值3億元,市場占有率擴大了30%。
據“設計創新提升計劃”項目的承擔單位——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介紹,2007-2008年首批列入“提升計劃”的31個項目通過引進高水平的工業設計,累計產生經濟效益35億元。政府科技投入帶動設計簽約合同額、企業研發設計投入資金額、新增產值比例達到1:5:33:577。2009年第二批計劃項目預計可新增產值50億元;調查統計顯示,工業設計每投入1元,帶來的產品增值可以達到17元。
國際大腕看好北京工業設計市場
當國內部分企業仍在懷疑工業設計的價值時,一些國際工業設計大腕紛紛進駐北京,顯示了他們對這一領域的信心。
2009年11月,澳大利亞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級的專家卡爾森與洛可可簽約,成為其設計顧問。卡爾森在澳大利亞擁有自己的工業設計公司,他曾為國際上很多大企業做過設計。卡爾森說,他之所以要來中國,是因為他發現,他幫歐美客戶設計的許多產品,最后都是在中國制造完成的。卡爾森確信,中國比歐美更需要工業設計。他花了幾年時間走訪“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工廠,考察中國的超市,去了解“中國制造”。這位大師在工廠、商場和超市看到成千上萬的商品時,經常會感慨:這些產品要是在設計上稍作改動,賣相就會好很多!現在,他正在為一家中國的冰箱生產企業做項目。
除了卡爾森,洛可可還有另外5位外籍雇員。據了解,本市一些著名的工業設計公司幾乎都像洛可可一樣,擁有國際化的團隊。
意大利Flos公司是一家專司燈具設計并以此揚名的企業,它也想與中國這個全球燈具第一生產大國“零距離”接觸。就在上個月,Flos的中國展廳落戶朝陽區郎家園的尚8創意產業園,首批數十款最新設計同時亮相。
美國青蛙公司來了。作為享有國際聲譽的工業設計公司,它的名字每年都會在國際工業設計領域的權威獎項上反復出現。今年該公司將入駐北京DRC,眼下正在DRC的幫助下辦理工商登記注冊手續。
“盡管國內企業對工業設計認識較晚,但在中國,工業設計很快就將成為黃金產業,這是時代的選擇。”洛可可公司總經理賈偉說,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產品由國家包銷,工業設計無用武之地;在市場經濟初期,國人消費能力較低,并不苛求產品好看、好用,只要能用、便宜即可,工業設計的重要性難以凸顯;而現在,國人消費結構正在升級,“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轉型,中國正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設計的作用已無可替代。
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加速了中國制造業升級換代的步伐。據賈偉介紹,洛可可在過去一年間,大批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OEM企業成為洛可可的新增客戶,在客戶中所占比例從上年的15%猛增到40%以上。這些企業不愿意再為別人貼牌代工,賺苦力錢,而希望通過擁有專利權的產品走自己的路。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提供的數字也顯示,2008年北京工業設計產業產值接近600億元,在北京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超過5%。RJ042
[Page: ]
采訪手記以精彩的創意提升“中國制造”
一塊瑞士手表,總是被擺在裝修精美的商店里,售價動輒成千上萬;一塊中國手表,往往要棲身于地攤和批發市場,標價不過幾十數百;
一款印有國際名牌LOGO的皮包,不僅可以成為奢侈品,還會使拎這皮包的人產生奇妙的心理愉悅;而一只國產皮包,即便使用的是最上等的皮革,或者仿制得再逼真,身價也要大打折扣;
并無多少技術含量的塑料餐盒,在中國有能力生產的企業比比皆是,但一個來自鄰國的企業,居然將這種低附加值的物品賣出了高價錢,創出了品牌……
這種差距究竟在哪里?很多人以為,“中國制造”與國際一流的差距是在品牌、技術與質量,其實還漏了一項——工業設計。而且,品牌培育需假以時日,技術創新需投入重金,質量提升亦非空間無限,工業設計卻可能以最低廉的投入、在最短暫的時間內使一個產品的形象得到革命性地提升,因為實現這一切,僅僅需要一個精彩的創意。而且,以創意提升“中國制造”,不會消耗能源,不會增加污染。
當中國企業能夠嫻熟地運用工業設計時,“中國制造”的檔次也能夠接近甚至超越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國際大牌,這已經被超思、漢王、聯想、李寧等先行一步的企業一再證明。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中國制造”在爭創一流的道路上應該更有信心——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于人腦中的“創意”是最不可窮盡的資源,中國也擁有巨量的創意礦藏,只是此前我們缺乏發現,更缺乏大規模地開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