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短短六年時間,國產動畫的產量突飛猛進增長40倍,這是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動畫產業的喜人業績。不過,作為一位經常陪著孩子看動畫片的家長,我認為國產動畫高產背后的質量并不令人滿意。
很多國產動畫更像電視連續劇。與看國產動畫片常?!鞍胪径鴱U”相比,我發現孩子看國外動畫片時要興奮得多,專心得多。為什么?相比而言,國外動畫片情節簡單,角色關系單純,畫面簡潔,形象鮮明,孩子的思維跟得上,能消化;而很多國產動畫片情節復雜糾結,基本是成人化的連續劇套路。
還有一些國產動畫動輒就“打”得烏煙瘴氣。這也許代表了技術水平的提升,但技術也要服務于內容,不說話就打架的動畫片簡直就是給孩子灌輸暴力意識。有的動畫片形象缺少特色,難以讓人記住,容易分不清誰是誰;有的又總是擺出一副教訓人的架子,動畫片成了教科書。更糟糕的是,還有的國產動畫片竟然有純粹為商品做廣告的,連我那三歲多的兒子都不喜歡看。
如今,國產動畫片的數量與技術的確在提高,但動畫片制作者服務兒童的意識還差得太遠。動畫片要為兒童創造快樂,它所傳遞的知識與價值觀需要以孩子們所樂于接受的故事內核與表現形式所承載,而不是通過炮制熱鬧有余而忽略童心的連續劇來承載,更不需要對兒童制造感官刺激的“技術秀”。這樣,我們才能期待未來的國產動畫片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留在孩子們的記憶深處,并且能與國外同行競爭而站穩腳跟,打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