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百度百科對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解釋為:IPM(Internet Product Manager)既互聯網產品經理,互聯網產品經理是互聯網公司中的一種職能,負責互聯網產品的計劃和推廣,以及互聯網產品生命周期的演化。
對于近幾年才在互聯網出現的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很多人并不了解,里面有不乏一些呆在網絡公司的朋友,大家并不知道產品經理到底是個什么職位,平時到底做些什么。本文就產品經理如何將一個產品實現作一些解析。
互聯網中的產品實現通常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 了解用戶的需求
在把握公司的戰略目的的基礎上,“以用戶為中心”,用戶的觀點、操作習慣都會對每一個產品起根本性的作用,而且用戶體驗也就是明確網站目標和用戶需求,了解目標用戶,能更多更快的了解市場需求,所以對用戶的研究是最為重要的。用戶的想法和觀點可以通過用戶訪談和問卷調查取得,用戶的行為特征則可以通過用戶操作習慣統計、網站流量統計等手段來掌握。
產品經理在這個階段主要了解用戶及市場需求,給產品做最初的方向與定位的作用。
第二,產品規劃
產品經理將取得的用戶及市場需要進行梳理,通過諸如mindmanager的軟件把產品思路做成思維導圖,把所想到的產品功能模塊及產品亮點記錄其中,然后進行產品討論,待方案成熟后就拿著思維導圖和口若懸河的演講去評審匯報了。
如產品功能及產品亮點得到認可,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流程了,也就是產品原型的設計階段,產品原型包括低保真原型及高保真原型,也有人用手繪的紙制原型,不過表現方式并不重要,只要能完全的表達產品經理的理念與想法就可以了。
原型完成后,召集起視覺設計師、前端設計師、開發工程師、測試人員及運營人員,聽取大家對原型及方案的理解,對該產品可行性及功能的意見。對大家的意見進行記錄,并認知這些意見的出發點,分清意見的優先級,再對原型進行修改。
原型確認后,提供給開發工程師與測試工程所需要的產品需求文檔(PRD)并排期。
產品經理在這個階段溝通各方,完成原型及文檔,提高在產品設計制作及開發中的工作效率。
第三, 產品執行階段
產品執行階段分為視覺設計、前端開發、程序開發三個部分。應提供設計師足夠的創意設計空間,讓設計師能充分的發揮。盡量不要用主觀的意識去左右設計師的思維,比如應該說“我想這個頁面更立體,更喜慶一些”,而不是說“做個三角形的造型,紅色調不錯哦”,諸如此類都會對設計師產生設計的約束。
前端開發及程序開發階段通常有很多問題需要確認,應該加強與前端設計師與開發工程師的溝通,盡量讓需求文檔詳細。
一個產品經理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執行階段,會增加新的需求,或許是產品經理的遺漏,或許是來自于上級的臨時需求,或許其他。此時是不是都按需求一一增加呢?答案是否定的,產品執行是預先排期的,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評估新需求對產品執行的影響,如果影響到產品核心,應該加,如果只是一些不會影響現有功能的小功能,最好放在第二期或是第三期再加。而且在開發中不斷增加新需求通常會讓開發工程師無安全感,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原有的開發,得不償失。
產品經理在產品執行階段起著協調各部門,溝通產品功能及理念的作用,讓所設計的產品完全按規劃執行。
第四, 測試上線階段
給測試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可以盡可能完善的測試新產品,應與測試經常溝通,我認為他們要測試不僅僅是普通的功能和網站性能,更應該做完整的用戶體驗測試。其實產品經理是最好的測試人員,因為只是產品經理才最了解自己開發的產品。測試完成后產品會發布上線,這是令產品經理雀躍的時刻,經過整個團隊努力協作,一個完整的產品才能上線。
產品經理在測試上線階段主要起驗證的作用,嚴格把好產品上線前的最后一關,讓產品能完美上線。
此后就進入市場推廣、運營及產品優化階段,此篇不一一闡述。
以上僅僅對產品經理在產品實現中的職能及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作了簡單的分析,希望對不了解產品經理和產品新人們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