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復興路9號,海淀區,北京,中國
客戶: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
攝影師:Vanessa Chen
歷時兩年設計改造的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中心,于2011年12月31日晚舉行盛大揭幕儀式,并從2011年初開始進行試運營。
當晚,眾多政治、文化、藝術界人士被邀請預覽藝術中心,并參與以“回顧-實驗-展望”為題的京劇昆曲名家演出、新媒體藝術展覽,及新年活動。多位知名表演藝術家,包括尚長榮、李銘巖、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等,齊聚當代藝術中心劇場舞臺,獻上多首名段演唱。新媒體跨界裝置“合·盒”由意大利建筑師、設計師,紅點獎、金圓規獎得主依科·米奧雷設計。展覽的藝術顧問,著名當代藝術家汪建偉先生說,“它提供了在一個共時的空間里看待當代文化的途徑,它是超結構的,亦是超文本和超經典的。”
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中心,位于西長安街沿線中華世紀壇南區地下一層及二層。它的落成意味著在北京的西部終于有了一個大型藝術中心。響應北京“十二五”規劃,著力文化創意產業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市場開發,并建立西長安街現代演藝街區,新千年的地標象征中華世紀壇,正在被歌華集團鍛造成為一個文化內容集成與推廣的平臺。
原來世紀壇的地下辦公區、演播廳等,被改造為包括劇場、美術館、餐廳、沙龍等擁有眾多類型空間的藝術中心。用美籍主持設計師柯衛先生的話來說,“它不是一個建筑物,而是一個三維集合體,是流動舞臺”。藝術中心的劇場創造了一個專業、靈活的,打破演出區與觀眾區傳統固定關系的,允許多種類型演出的空間。聯合占地一萬平方米的劇場與美術館之間的內在交互結構,也使得演出與展覽的相互延展性與互動性得到可能。 7米的挑高讓美術館成為北京為數不多的可以展覽大型作品的空間。同時,它雖在地下,卻擁有自然天光。“設計其實著重參考了傳統中式四合院的概念,但在這里我們用現代的方式把它放到地下”,設計師柯衛介紹。
藝術中心有兩個關鍵詞,“開放”和“跨界”。2011年的試運營階段,藝術中心將基于這樣的概念開始策劃展覽及演出,已邀請眾位不同業界的藝術家、設計師參與。此外,藝術中心還傾向利用占據西邊靠近科研院校的地理優勢,多策劃有深度的、專業性的文化藝術研討活動及論壇。藝術中心負責人說,“它是藝術作品推介、交流、展示的平臺,而公益性和開放性是它的基本屬性。 雖然這里對公眾基本是免費開放的,但我們不要求這里人滿為患,擁滿游客,反倒希望更多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來訪。”
在這些概念的貫穿下,藝術中心還特邀美國跨界建筑師Frank Sun先生,策劃并管理藝術中心的開放式餐廳。雖然身為建筑師,他卻兩次因自己餐廳老板的身份而登上美國《時代周刊》,更在洛杉磯、香港、上海都有著自己的餐廳,“我從來賣的都不是菜,是生活方式,因為食物是藝術和人生的紐帶、直通車。”餐廳也將從1月起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