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河景觀館由F.O.G建筑公司完成,位于中國湖北省共和自來水廠一側,與當地一個村莊相連。展館獨特的木結構和鋼結構的靈感來源于建筑屋頂延伸的傳統,每個屋頂延伸都相互連接,創造了一個開放的空間,鄰居們可以在休息時坐在這里社交。通過開放工廠的私人庭院并在其頂部建造屋頂,建筑師們成功地再現了“停留”的神圣行為。同時,靠近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當地人可以欣賞到山丘和農田的美景。除了開放空間外,水質監測和管理室布置在東側的一層設施中,而一座兩層的望塔則在東南角展開。

從概念上講,F.O.G建筑公司的團隊考慮了基于建筑形式和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構設計展館并沒有被動地與景觀相適應,而是與作為人造物體的場地相沖突,無論體積是如何合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沖突被視為與自然建立新關系的機會,因此通過我們的設計引入了一種使用、觀察和感知環境的替代方式,”該實踐寫道。
更具體地說,F.O.G建筑公司將青龍河景觀亭分解為兩個結構元素:屋頂和裙樓。屋頂順著地形向南傾斜,形成一條連續的走廊,而舞臺則向北傾斜,與入口廣場相連,將其轉變為觀景臺。通過重新定義屋頂和裙樓,該設計創造了兩種不同但互補的觀看體驗:一種是動態的,另一種是靜態的。此外,建筑師有意將兩個元素沿東西軸線錯位,以形成內部循環。

青龍河景觀館由屋頂和裙樓組成
為了提升屋頂的體積和支撐作用,該設計采用了由一系列傾斜柱支撐的鋼和木結構。一個20米長的中庭在35米長的屋頂中進一步開放,以減少重量,同時保留現有的樹木,并允許更多的自然光涌入。同時,南檐高出地面50厘米,以強調屋頂輪廓,并創造一個“漂浮”結構。
至于講臺,F.O.G建筑公司在搭建地基時用挖出的泥土和石頭將其堆放起來。坡道的擋土墻高出完工面42厘米,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種植箱和一個休息區磚石作為主要材料的使用增加了裙樓的印象。該團隊解釋道:“在確定結構后,我們沒有在屋頂下或坡道上放置任何戶外家具,希望結構形狀能自發地引導游客使用這個空間。”

屋頂根據地形向南傾斜
青龍河景觀亭是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開發的,他們挑戰了建筑師的原始想法,比如暴露建筑的鋼結構來強調其建筑。然而,社區發現這種方法有些“廉價”,建議用木工將所有鋼柱包裹起來。
“這座新建筑吸引了當地人的注意力,并激勵他們升級生活環境。北口最初設計為兩米寬的道路,因為它靠近一位村民家的后院。項目完成后,村民們拆除了后院的圍墻,并種植了樹木,為現場創建了一個新的入口廣場。項目實施后,當地人看到這個展館欣喜若狂,因為他們以前從未見過。”F.O.G建筑總結道,“對他們來說,展館不僅僅是一個休息的地方。它鼓勵他們更新生活條件,改變鄉村環境,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村民休息、坐著和聚會的地方


構成木結構和鋼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