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筑組成,外墻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遠望去猶如玉質(zhì)般渾然一體,在碧水藍天的襯托下,隱于綠色蔥蘢的景致中。“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概括,良渚博物院是一條路,這條有變化的路引導我們穿越整個良渚文化。”這位世界著名建 筑大師,不僅在杭州完成了他在中國的第一個博物館作品,而且還設計了兩個住宅項目——九樹公寓和白鷺郡東項目。
其中,九樹公寓在今年6月份與北京鳥巢、水立方等15個項目一起獲得了2009年英國皇家建筑學會國際獎。對于向來崇尚建筑美學的英國皇家建筑學會國際獎來說,此前此獎項不僅很少頒發(fā)給中國的建筑,同時也很少頒發(fā)給住宅項目,每一年度的獲獎名錄中,公共建筑項目向來都是最大的主要角色。這不僅使得九樹成為最早獲此殊榮的杭州住宅,也成為了唯一獲得此項獎勵的中國住宅項目。
從建筑設計到室內(nèi)設計,再到挑選與之相匹配的世界頂級材料、設備,戴維.奇普菲爾德都要親力親為。大師事無巨細的操刀,則為這個樓盤帶來了獨具一格的12棟國際象棋式排布、流動的景觀空間、通透的室內(nèi)空間,以及由此形成的獨特的光影與風景魅力。當然,九樹公寓的成就也離不開它的開發(fā)商浙江郡原地產(chǎn)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產(chǎn)品精準定位、設計精確把握、施工精細管理見長的專業(yè)地產(chǎn)公司,郡原在產(chǎn)品層面不計代價的投入與執(zhí)著為杭州先后帶來了公元大廈、九樹公寓這樣的頂級項目?梢韵胍,未來,他們的這種用心還將會體現(xiàn)在即將于杭州開發(fā)的九堡項目、青山湖項目。
從良渚博物院到九樹公寓,再到九樹公寓開發(fā)商即將開發(fā)的九堡項目和青山湖項目,這很可能就是國際建筑大師設計精神以及審美趣味的傳導路線。如果再給其一些時間,這樣的傳導路線將觸及更廣泛的范圍,對杭州房地產(chǎn)特別是高端物業(yè)的開發(fā)帶來更多元的啟示。

良渚博物院
戴維.奇普菲爾德還未唱罷,來自日本的磯崎新又登場了。
今年10月,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師磯崎新主持設計的中國濕地博物館將開館迎賓。盡管建筑外立面和內(nèi)部展陳裝飾尚在進行之中,但一個國家級別、世界水準的博物館已初露端倪。磯崎新將整座博物館藏進綠頂山丘中,使它既隱于西溪濕地之中,與濕地渾然一體,又傲然挺立在綠波之上,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整座山丘,其實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筑,它有個會呼吸的斜坡屋頂,將種植上百種綠葉植物和低矮灌木,并且隨著四季各有不同變幻。如果登上博物館頂端40米高的觀光塔,西溪濕地全景將盡收眼底。磯崎新用這樣一個觀光塔,完成了他對杭州的溺愛。
中國濕地博物館是“西溪天堂”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功能上說,“西溪天堂”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級國際旅游綜合體項目,集國際酒店集群、國家級濕地博物館、精品商業(yè)區(qū)、頂級酒店式公寓、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等多種業(yè)態(tài)于一體。除了磯崎新,對杭州已經(jīng)相當熟悉的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也再度出手,再加上西班牙建筑大師哈韋爾.皮奧茲、瑞士建筑大師馬里奧.博塔和美國建筑大師斯蒂文.霍爾,五位世界級建筑設計大師聯(lián)袂參與了“西溪天堂”部分建筑的設計工作。
其中,瑞士建筑師馬里奧.博塔設計的建筑如同一朵浮于水面的睡蓮;日本設計大師磯崎新將單純的幾何體及清水混凝土外墻、采光井等元素融入了其中;美國設計師斯蒂文.霍爾將建筑與景觀融為一體,使建筑結(jié)構(gòu)與光影互動。最別致的要數(shù)一幢看上去像五只茶杯形狀的建筑了,它是由西班牙著名設計師哈韋爾.皮奧茲設計而成的。五只茶杯暗喻杭州作為中國茶都的特色,宛如五個土壤中孕育成長的植物,起伏的山丘上的小建筑又好像是植物的花朵或飄落地上的樹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今后,“西溪天堂”將成為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主入口的標志性建筑。這些“T臺上的建筑”,與其說是國際建筑大師們的才華結(jié)晶,不如說是杭州這座城市對建筑精神及審美的理解正在不斷升華,這座“生活品質(zhì)之城”的運營者和廣大市民正在越來越習慣于對美與品質(zhì)的溺愛。
程泰寧的江南水墨畫
和大多數(shù)國內(nèi)城市一樣,杭州雖然擁有西湖的絕色天姿,相比之下,它的大部分新建筑顯得沉悶而乏味。而對少數(shù)新建的能夠稱之為“建筑作品”的建筑來說,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師程泰寧,現(xiàn)在很多杭州本地建筑師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的黃龍飯店到上世紀90年代的杭州火車站,再到不久前正式開館的浙江美術館,程泰寧在他所居住的杭州留下了顯著而優(yōu)美的蹤跡。
浙江美術館占地3.5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nèi)面積最大的美術館,按正常參觀速度走遍全館需要三個多小時。據(jù)著名史論家王伯敏考證,明朝的張撝之在《武林舊事》夾注中提到,南宋名家薈萃的宮廷畫院,就在萬松嶺麓。如今,浙江美術館在意境上萃取白墻黑瓦的色彩構(gòu)成,煙雨朦朧中遠看美術館的屋頂,有著江南傳統(tǒng)坡頂?shù)母杏X。外飾選用石灰石,色彩柔和,時間越久,顏色會更沉著、更有歷史感,水墨韻味油然而生。
“我希望浙江美術館不是一個很突兀的東西,而是生長在環(huán)境之中。猶如在西湖邊的‘江南水墨畫’,日日與西湖對話。”程泰寧說,浙江美術館的選址,決定著它將承接800年的藝術文脈。
和浙江美術館等公共建筑作品一樣,程泰寧的住宅設計同樣注重對文脈的傳承。他主持設計的金都華府和城市芯宇在本土文脈的感知和理解上,至今仍是住宅項目開發(fā)設計難以逾越的標桿。
實際上,程泰寧并不孤獨。如今,新一代的青年建筑師正在杭州蓬勃成長,他們的建筑作品給這座西子湖畔的城市帶來了歷久彌新的精神享受。王澍設計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是深深根植于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建筑作品,堪稱杭州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之一;余健設計的西湖博物館,是距離西湖最近的當代建筑之一,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地下空間開發(fā),提醒人們從這里可以走向西湖歷史的深處,去一探西湖深厚的底蘊;張雷、吳綱、柳亦春和齊欣等四位中國當代實驗建筑師共同擔綱設計的良渚文化村.玉鳥流蘇,是極具創(chuàng)意的商業(yè)建筑集群,透射著當代江南的時尚氣息,為小鎮(zhèn)中千差萬別的活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背景,它曾獲邀參加威尼斯國際雙年展、香港建筑雙年展等重要國際展覽。
在住宅設計領域,青年建筑師們在杭州的表現(xiàn)同樣搶眼。王澍的錢江時代完成了高層院落的形式探索,大舍的天寓堪稱柯布西耶式的理性住宅作品,何兼的丁香公寓更是精雕細琢的新古典之作,極大地折射出杭州這座精致之城的多元化審美追求。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