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建筑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廣州:“月光寶盒”年底亮寶 |
|
廣州城市面貌在2010年將迎來大變化,而這一輪“蝶變”的精華部分就在珠江新城核心區,城市新中軸線不僅貫穿城市最大規模地下空間和城市廣場,更有一批代表時下最高建筑設計水準的標志性建筑林立左右,向世人宣示廣州城市的國際化形象。

繼廣州市第二少年宮投入使用后,被譽為“月光寶盒”的省博新館將會成為珠江新城七大標志性建筑(東塔、西塔、廣州歌劇院、廣東博物館、廣州圖書館、第二少年宮和電視塔)中,第二個全面向公眾開放的中軸線亮點。日前,記者深入正在進行收尾工程的“月光寶盒”,率先為讀者揭開“寶盒”。預計今年年底,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將開館舉辦首個文物展覽。
工期:大師手筆“精雕細琢”4年許
三兩張沙發、幾套辦公桌椅,組成了省博新館基建辦的臨時辦公室。從招投標開始,負責整個項目建設和驗收工作的陳宣中笑言,“施工4年半來,我吃塵吃足1700天”。原計劃于2007年11月建成開館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因工程量大、難度大,工期一再拖延至今。
據介紹,擁有地上5層、地下1層的新館,主體外圍工程已基本完成,內部裝修也已全面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將建成開館。“這是省里的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其設計方案自然是出自國際大師的手筆,每項工序都需精雕細琢。”陳宣中說。
省博新館建筑設計國際邀請競賽,是在2003年11月舉辦的。當時共有9家國內外著名設計單位參與競爭,最后由香港許李嚴建筑師有限公司,獲得了這份價值4億元人民幣的合約。該公司的主設計師嚴迅奇有許多代表性作品,主要包括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等。
技術:三四層展廳懸吊在空中
沿著臨江大道,緩緩走向這個設計意念為“盛滿珍寶”的“月光寶盒”。深灰與大紅相間外墻營造出鏤空“漆盒”的整體觀感。不走外表“三尖八角”的另類路線,省博強調的是技術內涵———中國內地僅有的大型鋼桁架懸吊結構。
什么是鋼桁架懸吊?陳宣中介紹道,在首層、二層中部沿邊長67.5米的方形,布置鋼骨混凝土剪力墻。墻外延伸出寬23米、長117米、高6.5米的大型空間鋼桁架,懸吊三至四層樓面。
“猶如伸直的手臂,將兩側懸空距離地面36 .5米的展廳‘抓’在手中”。陳宣中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即使首層二層被破壞,也絲毫不會影響三層、四層的結構,因為那是吊在空中的”。
據了解,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座采用懸吊建筑結構的大型建筑物,最大的優點是實現結構無柱化,營造出經濟實用的空間布局和寬敞宏大的視覺效果。目前在世界上的同類結構只有香港匯豐銀行大廈、德國寶馬汽車博物館等極少數項目。而新館的鋼桁架懸吊式結構更是創下了兩項世界之最:跨度最大———鋼架累計推移117米、桁架用鋼量最大———超過8700噸。
服務:書店咖啡廳餐廳一應俱全
廣東省博物館的舊址位于老城區越秀中路,1959年開放至今50年,公共設施或不足或已陳舊。即將與市民見面的新館,處處設計盡顯人性化。“就好像廣東藝術的象牙球,利用回廊和層層相扣的建筑空間,吸引觀眾不斷深入‘寶盒’內部”。
從珠江新城文化藝術廣場,順著波浪型的走道,觀眾可直接進入博物館2樓大堂。未來這條波浪形走道將種植各類花草樹木,由博物館大堂向外延伸為綠化園林。“這個綠化設計意念是‘月光寶盒’下的絲綢,散落有致,形成表演舞臺。”陳宣中向記者表示。
轉身進入博物館3000平米大堂,記者立刻被38米高的中庭“震住”。據介紹,大堂采光均通過外墻立面的雕刻及中庭的通頂設計來實現。在中庭上空,一條玻璃人行通道懸跨在4層的回旋樓梯之間。陳宣中說:“如此設計,能讓行走于通道上的觀眾在高空的移步換景中,產生獨特的感受。”
三樓與四樓設置的是博物館的展廳。“分割成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藝術展覽三個區域,還有部分臨時展廳”。特別的是,展廳與展廳直接均設有過廳,即休息區。坐在休息區的長椅上,透過博物館的玻璃外墻眺望電視塔,“設計師對人性化特別重視”,陳宣中介紹,落成的新館還將設有一個300平方米的書店、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咖啡廳以及一個800平方米的大餐廳,視聽室、演講廳也一應俱全。
保安:不亞于《諜中諜》有400余探頭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省博不僅要有一流的觀眾服務設施,更關鍵的是要配置一流的安保、保藏系統。進入博物館核心區,即一層與負一層的文物庫房,感覺猶如置身熟悉的科幻電影場景。
看過電影《諜中諜》的人,不會忘記這樣的情景:為躲避密集的紅外感應系統和視頻探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男主角在機關重重的密閉庫房,從高空懸吊下來竊取“寶物”。現實中,收藏超過12萬件文物的廣東省博物館,卻擁有不亞于《諜中諜》里描述的庫房安保設施。
全國僅有的宋代陳容墨龍圖、清代猴王端硯、北宋熙寧元年的白釉釋迦牟尼像……省博物館擁有文物超過12萬件,一級藏品更多達300余件。如何保障這些文物珍品的安全?
“縱橫交錯,是不是像迷宮?”陳宣中打趣說。的確,設計者在圓筒形的庫房外圍鋪排了“八卦陣”一樣的長形過道,讓人迷失其中,分不清方向。據了解,文物庫房入口只有一個,必須穿越“迷宮”才能到達。
不僅如此,走道上還滿布紅外線感應系統和視頻探頭。視頻監控室24小時“緊盯”博物館內超過400個角落。“玻璃碎裂警報、周界防務,許多在電影中看到的設備都一應俱全”。
書畫文物多,偏偏嶺南氣候高溫多濕。為此,新館還提供恒溫恒濕的整理展示空間,應用的更是先進的七氟丙烷的氣體滅火系統。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