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建筑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廣州又號稱要打造全國最大創意園區 |
|
廣州日報刊文稱“廣州欲打造全國最大創意園區”,到底中國有多少全國最大和世界最大。亞洲最大?創意園區是不是用打造來的?是不是靠口來喊來的?以下是《廣州日報》之文,原文照摘。
創意產業才是廣州的進行時,記者專訪項目總監林學明(廣州集美組總經理) 談及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聚集地和“腦力增長極”,總免不了說到倫敦的南岸,巴黎的左岸。如今,廣州有了“北岸”。
2009年12月15日,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在臨江大道,考察了包括南方面粉廠碼頭、員村熱電廠、紅專廠(鷹金錢罐頭廠舊址)等數處老廠區以及部分文化創意企業。提出要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廣州北岸文化碼頭”,建設一個能真正作為“廣州名片”的大規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將這里打造成廣州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基地和新增長極,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樣板。“北岸”迅速成為廣州乃至全國文化藝術圈中一個火熱的流行詞匯。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的這片區域,有望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一處創意產業園區。從南方面粉廠到鷹金錢罐頭廠,東廣州3公里的沿江線上,曾經是喧囂熱烈、激情洋溢的工業時代的見證。如今,廠房依舊,江水如前,這片土地是否仍能保有舊時創業者們的火熱情懷,為廣州下一次產業革命塑造一個成功的樣板?記者專訪了項目的創意總監,中國資深室內建筑師、設計師林學明。
廣州尚無能打響的創意板塊 為什么要做北岸?“因為廣州在國內沒有一個能打響的創意板塊。”林學明如是說。
這話多少有些讓人詫異,因為近幾年來,信義會館、太古倉、TIT等一系列“創意產業園區”在廣州城市各處涌現,不少藝術機構、文化公司和藝術家的工作室也已經搬遷進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聚集效應”。 但是在林學明看來,廣州,以及廣州周邊珠三角各個城市當中的眾多此類聚集地與他心目中的“創意園區”概念仍有著一定差距。他甚至認為,包括北京、上海在內,全國的“創意園區”都是如此。他認為,所謂創意園區,應當從“園區”的整體感覺上去把握。而這一點正是很多園區所缺乏的。即使像798這樣名聲赫赫、自發形成的藝術家聚集地,也顯得自發性有余,而整體設計不足。一個園區應該擁有比較統一的規劃格局,合理的功能分布,良好的交流氣氛,以及與社會的便捷而有效的溝通和聯絡,通盤考慮,才能讓園區的持續性得到有效保證。
“創意園區應當是一個業態豐富的綜合體,藝術、設計、生活的內容都應當在其中有很鮮明的體現。”林學明說。園區的定位嚴格限定在“創意產業”,對于其中進入園區的機構進行嚴格的篩選,同時,園區的“原生態”必須珍惜,無論是原有的老廠房、老機器還是一草一木,道路管線,都需要統籌考量進行保護,“紅專廠中的老廠房,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建的包豪斯風格的建筑,是當年工業建筑風格從德國而蘇聯,從蘇聯而中國的珍貴的歷史見證。”林學明說,這種東西現在是越來越少了。
南岸是交流窗口 北岸是創意中心 林學明說,目前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廣東省、廣州市來看,都面臨著一個產業轉型的機遇,“低碳經濟”必然成為未來的增長極。廣州是全國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現在更迫切需要一個設計板塊的產業鏈,以實現從上游到下游的優化整合和產業提升,其中吸引“外腦”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廣州在這里筑巢引鳳,應該能夠吸引很多的優秀外來設計師”。
另一方面,從城市文化角度看,北京通過奧運會成功建成了一大批城市文化景觀,而廣州的文化景觀,比如五羊雕像、解放紀念像等,多趨于零散和小規模,如果能把這3公里的沿河帶做起來,將成為廣州文化景觀的一大集中地,對旅游等方面的發展都將帶來提升效果。他認為如果政府的支持力度足夠,三到五年時間,北岸就可以發展得相當好。
“北岸和南岸一江之隔,對面的琶洲會展中心,是交易會的所在,是中國對外窗口的萌發中心,交易的平臺;這邊則是產生知識,醞釀創意和進行產業體驗的場所,兩岸呼應,多好!”林學明說。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