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努力,綠色行動不只出現在收取機動車城市擁堵費、推廣有機食品、建造LEED綠色建筑等方面,體育場館的建筑設計也大踏步地加入此行列——極力主張降低體育建筑本身以及未來運營所造成的碳排放。
大勢所趨之下,去年的南非世界杯正式將溫室氣體排放事宜納入監管范圍,一份由南非和挪威政府委托所制作的報告書指出: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碳足跡是2006年德國世界杯的8倍,主要原因是南非嚴重依賴煤炭發電,城際鐵路或當地公共運輸的不發達迫使球迷們不得不乘飛機或大巴至球場觀戰。
如今,全球范圍內的運動場館在節能方面不斷進行著各種努力與嘗試,使用太陽能、風能、節能燈管、循環水管理系統、循環建筑材料……人們陡然發現,自己已進入一個綠色體育場館的黃金時代。
體育館的尷尬境地
前不久,位于英國樸茨茅斯、蒙巴頓中心的奧運游泳池剛一建成就成為了一個笑話。耗資500萬英鎊建造的這個奧運游泳池竟然比標準賽道短了兩英寸——承建商忘記給八條泳道的兩端加裝計時所必須的5厘米寬觸摸板!顯然,這個新泳池沒法用于奧運會,只能用來承接業余比賽,除非倫敦拿出更多的資金來彌補這個錯誤。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水上中心
不過,在所有倫敦2012年奧運會體育場館中,挨罵聲最厲害的莫過于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所設計的水上中心,最初提出的預算僅為7300萬英鎊,但僅僅在2008年夏天,預算激增、超過3億英鎊。其中,備受詬病的是一個新增的、建于屋頂上的人行天橋,其要價為6100萬英鎊。于是乎,這個超現代的水上中心不僅成為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代價最高的建筑,在建筑專業領域也引起了有關“可持續性”話題的反思。
除了由于細節過于模糊導致額外支出加大的警告,倫敦奧運評審團還對哈迪德的水上中心設計方案提出質疑,其木質天花板容易導致建筑結構不穩,而英國奧林匹克部長休·羅伯遜還表示,它在賽后改造成公共設施的難度會很大。雖然,設計者扎哈·哈迪德接受了批評,重新設計木質天花板、測試并找到抵御潮濕環境的最佳材料,但水上中心最根本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該建筑并沒有很好地把奧運結束后作為公共設施的再利用考慮在內,同時也忽略了賽后改造場館所需的改建費用。
事實上,奧運場館賽后作為公共設施再利用的反面案例早已存在,前車之鑒之一便是當年付出了150億美元的雅典奧運會——奧運光環褪去后,僅僅只有少數設施仍被當地體育組織使用,這些建筑的沉重維護費一部分依賴于國家津貼。雅典人曾多么希望Faliro奧林匹克中心成為崛起的象征,如今卻是何等不堪:兩座主體育場都已被關閉,環繞它們的公共空間已荒廢,被涂鴉所覆蓋;附近曾被規劃為一座生態公園的大片土地被雜草和舊家具占據;羽毛球場已經被臨時改建為一座劇院,另一座場館則被改建為購物中心。或許人們仍然可以堅持認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對這座城市起到的影響是正面的,包括逐年遞增的旅游業以及煥然一新的基礎設施,但絕不包括那些體育設施。

Hopkins Architects設計的2012倫敦奧運會自行車場館
相比之下,由Hopkins Architects設計的2012倫敦奧運會自行車場館是充分考慮到綠色與可持續性發展的案例。譬如,建筑上部所使用的小尺寸紅雪松木材可提供更為順暢的通風條件,而在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之后,這個擁有6000個座位、雙曲拋物線形鋼結構的體育館將為運動員和當地社區使用,保留咖啡館、自行車出租等服務。無疑,實現多元與高效是投資者、設計師、運營商對大型體育場館及其賽后運營的共同思考與關注,也是現代大型體育建筑高效目標實現的關鍵。
反思之后綠色生長
似乎每屆奧運會或是大型體育賽事的新建筑設計都力求超越前屆,力爭成為舉辦城市和時代的標志。在此方面,未來值得跟蹤關注的項目恐怕是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不過,并非卡塔爾所強調的清潔能源(大量的太陽能系統),而是耗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將如何解決氣溫控制系統?卡塔爾夏天超過華氏100度的高溫顯然讓人難以承受,但卡塔爾大學的工程師們宣布將在未來11年內完成一個最有創意的點子:制造一朵可以保持球場涼爽的機械云!據說,這朵云由超輕材料做成,內部充滿了氦氣,由太陽能驅動,可通過遙控操作,還能吸收紫外線……但無論如何,它聽起來就是那么詭異,建筑師們正越來越多地采用可持續材料和方法來設計綠色環保體育場館,而非單純追求外觀或其他眩目的設計。

George Stowell事務所為英國國家網球中心
與造價50萬美元、尚在研發中的人造云相比,George Stowell事務所為英國國家網球中心設計的頂棚是一大對比,它最近剛獲“2011年英國民用工程協會特別獎”:可拆卸式的頂棚采用合成充氣織物和42米跨度的鋼架建造;其拉升的織物覆蓋了兩座黏土球場,面積達1600平方米,提供了全天候的高質量培訓環境;優化了黏土場地的用途,不破壞都市開放區域的環境;比鋼架的用鋼量減少了80%,其充氣材料的使用降低了90%的能耗。
這個體育場館配套設施中的頂棚不僅造價便宜、實用可靠,其創新性和可持續性還在于:可在四天內拆卸以及未來有著更為廣泛的用途,這些材料不僅僅運用在體育設施上,更可以作為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應用到社區建筑中。無疑,體育場館設計在技術及建造方面的環保理念、賽后改建為公共設施的可持續性,越來越引起業內外的共同關注。
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舉辦速度滑冰及短道速滑賽事的里士滿奧林匹克橢圓速滑館 (Richmond Olympic Oval)是另一個富有影響力的成功案例。


里士滿奧林匹克橢圓速滑館
首先是循環使用木材的理念,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被松樹甲蟲所殺死的林木,這些木材與鋼結構架設出100米跨度的波浪型屋頂,部分木質結構可以移動,以便人們在山巒和河流的自然景觀中欣賞比賽。其次是,整個建筑外部的藍色特殊纖維板,藍色的深淺程度完全隨著日光的強度及角度變化而變化,以調節滑冰場室內的溫度。
里士滿奧林匹克橢圓速滑館成為獲獎建筑還不僅是因為這些原因,它更從長遠運營去考慮:設計師選擇了復合的地面設計,使得場館能舉辦速滑之外的運動項目;參加了社區健康項目,提供運動訓練、健身中心、零售店等公共服務設施;設立一個皮劃艇中心,配備訓練機器與泳池。這些改建對于當地潮濕寒冷的冬季來說,都將大受普通民眾的歡迎。
最終,人們將會在綠色體育場館、賽事以及賽后改建公共設施中感悟到,體育領域的綠色措施亦引領著一個歷史性的變遷:每一天我們都在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做點什么來努力挽救這個星球。
新聞鏈接: 卡塔爾世界杯的12座體育場 當國際足聯做出決定由卡塔爾承辦2022年世界杯,消息一經宣布便引發不小爭議。卡塔爾和票數屈居第二的美國究竟哪一個才是最理想的選擇,只有等到12年后世界杯拉開戰幕時我們才能一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