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建筑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西方正在進化中的博物館 |
|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來源:333cn.com :
|
不久前,古根漢姆博物館的現任GCAM全球文化資產管理公司董事會主席——托馬斯·凱倫斯在深圳規劃局內作了以“畢爾巴鄂效應:藝術與建筑在城市發展中的經濟影響”為題的演講。隨后他便匆匆趕到香港。業內人士揣測其出行的目的:其一,和深圳即將落成的MOCAPE有關,為其落戶造勢。其二,與西九文化區方案塵定Norman Foster案有關——這些猜測都指向了一個現實:在強化城市文化競爭力的過程中,深港兩地都將博物館視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正如我們在法國一定要去看羅浮宮,去英國一定要看大英博物館一樣,博物館作為文化精魂的高密度綜合體,其地位不言而喻。而畢爾巴鄂的古根漢姆效應,成功扭轉了沒落工業小城的命運,讓大家對博物館在經濟方面的作用有更多的期待。
然而,我想說,過于著力從經濟效益來看待博物館的存在是危險的。很贊同曾在法國羅浮宮、蓬皮杜博物館工作過的王明南所說:博物館的生命力在于它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提供給人一個與當下世界“隔而不絕”的空間,與歷史、記憶、想象力安靜相處的環境。它需要擺脫過于急功近利的政績期待,按照自己的生命周期醞釀、充盈,獲得真正飽滿的活力。但是,對于未來都市人的生活而言,它又是一種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文化生活方式。 在很多人的心中博物館是嚴肅、沉悶、高高在上的——這種形象限制了人們走向博物館的步伐。迫使博物館必須另辟蹊徑,尋找更貼近人心的生存方式。像紐約的MOMA,就是在大家對文化的定義產生更廣泛認識后出現。它認為現代生活也是值得收藏的,以設計品作為收藏的載體,并將其理念延展至商鋪商業運營當中。而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顛覆常規認識,以無館藏的博物館形象出現,著力塑造休閑溝通的氛圍。
去年10月1日,所羅門.R。古根漢姆基金會與寶馬集團宣布雙方將進行一項為期6年的長期合作——寶馬古根漢姆實驗室。它是一座可拆裝移動的建筑物,未來六年中,三所寶馬古根漢姆實驗室各自擁有不同的建筑師、平面設計師和主題,在全球三個大都市巡游。相關的場地活動和教育項目,包括專題討論會、公眾討論、表演,以及正式和非正式集會等等,這些活動將讓寶馬古根漢姆實驗室和這個城市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寶馬古根漢姆實驗室也將召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主題研究,并將這些專業反饋向公眾展示。
其負責人David van der Leer講道:“對博物館來說,將他們的建筑和設計規劃帶出美術館的白色盒子,帶進現實中的日常城市生活已越來越有必要。寶馬古根漢姆實驗室這個項目讓我們得以從設計領域跳脫出來,擴展到一個更廣闊的、后學科的視角看城市,然后再回歸到全球城市遇到的問題、挑戰和機遇!
博物館在進化中,變得更有趣,我們的生活亦會如是。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