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說法,歌劇院的天花板和墻面出現了裂縫,窗戶的玻璃板掉落,雨水滲進了建筑當中。這一切歸咎于拙劣的施工方法。該報稱,約有7.5萬塊花崗巖板材需要更換。歌劇院的造價超過了1.3億英鎊,工程時間為5年。

廣州市建筑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出現問題不是因為設計原因,而是在施工開始前對工程的復雜性思想準備不足。
近日,廣州大劇院設計方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及運營單位發表聲明,駁斥英國《每日電訊報》文章嚴重失實。
英國《每日電訊報》早前發表《廣州大劇院正在崩潰》文章,對廣州大劇院工程質量問題進行了評論。文章中提到,“廣州大劇院在對公眾開放僅一年后,墻壁和天花板就出現巨大裂縫、玻璃幕墻脫落、雨水也不停地滲入建筑內部”,文章同時引用了項目設計方扎哈 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倫敦工作室一位工作人員的采訪發言,“項目存在局部細節問題,相關單位正在積極妥善解決”。

廣州大劇院正南面 施工過程模具照片

現狀圖
廣州大劇院設計方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及運營單位近日發表聲明,駁斥英國《每日電訊報》文章嚴重失實。設計方針對境外媒體報道專門提交了聲明。設計方認為,“該報道的撰文記者并沒有與設計方項目負責人到項目實地察看了解情況及采訪,上述報道嚴重失實,應予譴責”。今年2月25日,扎哈·哈迪德本人曾親臨廣州大劇院, “對廣州大劇院整體效果與質量感到滿意”,認為“廣州大劇院整體建設效果和質量符合設計及使用要求”。與此同時,業主及運營單位明確表示在一年多的使用過程中,廣州大劇院各項設備設施使用、運行正常,沒有發現所報道的問題,對使用運營情況表示滿意。

觀眾廳


前廳
經核實,英國《每日電訊報》該文章主要是引用了2010年10月國內媒體相關不實報道的內容與圖片。廣州市建委去年曾專門組織了有關專家對現場進行調查分析, 2010年10月20日廣州日報曾對相關情況作過報道。市建委最近又組織相關單位到現場進行了調查,當初和這次媒體反映的問題,大部分屬于早期施工期間使用的模具模擬放樣,是施工過程的照片,不是工程實體;部分問題當時已得到解決;對于天花裝飾板出現裂紋、局部滲水等問題,經過施工單位的維護保養,到目前為止均已得到解決。

相關報道
設計者對廣州大劇院整體效果與質量感到滿意
近日,媒體和網民報道了廣州大劇院出現一些局部裝飾質量問題,主要反映了室內局部天花裝飾板出現少量裂縫、外墻腳個別石材脫落、外幕墻翹曲和局部滲水等問題。針對媒體反映的問題,市建委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進行了現場勘察。經核實,媒體反映的問題照片,大部分屬于早期施工期間使用的模具模擬放樣,不是工程實體,如外幕墻翹曲、外幕墻長條形擋板破裂等;有的問題照片是因外墻燈光安裝未修復打開的花崗巖板材、外墻靠近地面的幾塊石材受碰脫落等現象,這些問題目前已不存在。現場發現存在的少量裝修裂紋和施工預留接口兩個觀感問題正在修復處理過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