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建筑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美國密爾瓦基美術館新館設計 |
|
密爾瓦基美術館新館 Milwaukee Art Museum - Quadracci Pavilion
座落地點:密爾瓦基,威斯康星州,美國 建筑設計:Santiago Calatrava 完工時間:2001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創新建筑師之一,也是備受爭議的建筑師。他設計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徹斯特以及巴塞羅那的橋梁,也設計了里昂、里斯本、蘇黎世的火車站。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出生在西班牙巴倫西亞附近的Benimamet,在巴倫西亞修完建筑與城市設計專業以后,于1979年獲得了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結構工程博士學位,隨后留校任教,并開始參加建筑設計競賽。最初他所做的實際項目多是火車站、機場和橋梁這一類東西,好像和交通問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設計的橋梁以純粹結構形成的優雅動態而舉世聞名,展現出技術理性所能呈現的邏輯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結構法則的束縛。有的時候,他的設計難免會讓人想起外星來客,極其突兀的技術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規預料。這當然是得益于他在結構工程專業上的特長。早自20世紀初以來,橋梁的設計一直被托付給了路橋結構工程師,建筑師退避三舍好像已成習慣。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師們才忽然發現了新的課題,在90年代前后爆發了對橋梁進行建筑設計的熱潮,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開始塑造城市中的這類元素,進而影響到城市的面貌。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國的第一個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美術博物館擴建工程。此地原有一個舊館,是在1957年由當地的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廳,名號不大,其實卻造成了絕對喧賓奪主的局面。
卡拉特拉瓦的密爾沃基美術館位于密執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館建筑不約而同偏愛的環境條件。在美術館旁邊還有另外一個好的老的建筑,是沙里寧1957年設計的戰爭紀念館。為了盡情發掘地段環境與生俱來的優美潛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在水一方。
正對著地段西面,是當地的重要干道,林肯紀念大道。卡拉特拉瓦沿著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條拉索引橋,跨度長達73米,把人們的視線直接引導到了新建的建筑上來,筆直地正對著新美術館的主要入口。引橋的做法,和他在1992年為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設計的豎琴般的Alamillo大橋有著類似的構造思路,不過是個具體而微的版本罷了。然而橋下并沒有水,湖水更在美術館的身后。那,這一道引橋只是個空間序曲嘍?
直沖著引橋的主入口其實有一對,分別位于橋面層和地面層的標高位置上,上下摞著,都被設在了橋的端頭處。用拉索支撐的橋在橋頭構成了傳統的垂直塔門,給入口劃出了一個醒目的畫框。由于卡拉特拉瓦對混凝土承重結構的熟練把握,這個白色混凝土材質的塔門淋漓盡致地凸顯了雄渾茁壯的氣質,一下子就把整個建筑的性格鮮明地和盤托出了。
正對著塔門的軸線,比入口稍微靠后的地方,是這個引橋的拉索結構中的中脊。這個必不可少的構件以47度傾角升起,與橋面構成了空間關系上的平衡。中脊高達50米,與引橋的方向背道而馳,繃住了全部十條拉索,把橋面的荷載牢牢地固定在高挑的桅桿上,也把人的視線和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撥到了天上。一路行來孜孜仆仆的辛苦勁兒,陡然換作了遠飛高翔的舒暢和自由。
|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