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多元化建筑的最高峰
原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特邀專家趙士綺多元化不等于混亂化、無序化,也不是沒有規則、沒有標準的多元化。當前,在建筑設計中要凈化建筑設計語言,注重傳承城市歷史文脈,把歷史、文化潛移默化地注入空間設計之中,發展有生命的建筑。多元化不是均勢化,而是有主流、有主見、有選擇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建筑為中國注入了活力,但建筑多元化向何處去,在價值觀多樣的情勢下,如何找到主流是一個方向性問題。IACE國際建筑獎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產物,來自東西方的建筑大師、學者齊聚一堂,帶來各自國家、地區的建筑設計理念。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將國外的先進的東西拿來為我所用,但也不能迷失在多元化的空間里而失去自己的方向。如何在傳統、革新與現代之間找到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道路,IACE世界建筑獎會揭曉這個答案,向大家指明,如何在多元化文化異彩紛呈的環境下,創造出出類拔萃的產品。
城市文化品格的終極縮影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規劃界泰斗朱自煊建筑是有生命的,由建筑構成的城市風貌也是有生命的。破壞了城市風貌,就是破壞了城市的生命。建筑師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建筑要回歸城市,回歸建筑本質。
IACE國際建筑獎,代表著各個城市建筑風貌中最美好的一面。這里代表著來自中華民族的建筑精品。他們是我們本土城市文化品格的名片,在吸納世界建筑精華的基礎上,力爭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筑之路,為我們時代的建筑文化增添新的華章。
在繼承中出創新典范
澳大利亞著名國際建筑大師格里高里?伯杰斯創造是建筑的靈魂。建筑發展要持續不斷地創造。繼承傳統是為了發展傳統,而不能照抄照搬。現在我們的建筑中存在大量的重復,搞復制、組合、拼湊,將西方建筑語言標簽化。這種沒有原創性的建筑,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繼承,并不是提倡簡單的完全的“復古”。營造新建筑與保護古建筑不一樣,與搞仿古建筑也不一樣。保護古建筑講究“修舊如舊”,不能改變它的結構和風格,否則就不成其為古建筑了。而搞新的建筑,固然要講傳承,但是繼承絕對不是簡單地對古建筑的重復。我們中國的一些古代建筑,有它很多優點,但是也有一些缺點,或者己不符合現代生活的要求。比如說采光,就處理得不大好,要作攺進。
IACE國際建筑獎,無疑是創新的獎,是在繼承中創新的獎,是與時代進步相結合的創新典范。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節奏都跟過去不一樣了。因此,我們的建筑文化必然要反映時代的腳步和痕跡,也就是說建筑必然要貼上時代的符號。
可持續發展的領航者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國際建筑大師朱莉?斯諾目前全球建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包括建筑能源浪費嚴重,住宅質量與居住環境質量偏低等等。如何保證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IACE國際建筑獎所關注的終極命題。
IACE國際建筑獎的設立,就是想通過各國建筑精品的設計理念,改變現狀,讓城市功能朝著美化人居環境的目標發展。這是解決建筑、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需要,屬于歷史發展的必然。
角逐IACE國際建筑獎的精品,貫穿了可持續發展這個宗旨。這些建筑精品,通過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與科技的和諧統一。不僅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對環境的沖擊最小,可以稱得上是可持續發展的領航者,不僅可以讓人們享有更舒適、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條件,而且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