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別墅是房主人卡夫曼的度假別墅,1936年落成于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附近的一片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經過長達6個月的構思,美國建筑設計大師賴特決定將別墅凌空建于溪流和小瀑布之上。
懸伸的橫向挑臺,粗獷的毛石豎墻,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萊特精心設計的每一件家具無不體現了他“有機建筑”的建筑思想。也因此,流水別墅在建筑史上重重寫上了一筆。
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houseonthemesa)的夢想,懸的樓板錨固定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層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房間,通過空間處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種從屬空間,并且有小梯與下面的水池聯系。正面在窗臺與天棚之間,是一金屬窗框的大玻璃,虛實對比十分強烈。整個構思是大膽的,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建筑。
從流水別墅的外觀。我們可以讀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小橋、便道、車道、陽臺及棚架,沿著各自的延伸方向,越過山谷而向周圍凸伸。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種詭異的空間秩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巨大的露臺扭轉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巖石突然下落一般,無從預料整個建筑看起來像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
但是它更像是盤旋在大地之上。這是一幢包含最高層次的建筑。也就是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們意識之中,以其想象創造出一個不可磨滅的新體驗。
流水別墅,這個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時間質地的建筑,為了越過建筑史的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飛躍而起,坐落花流水于賓夕法尼亞的巖崖之中,指揮著整個山谷,超凡脫俗,建筑內的壁爐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巖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偉的外部空間使落水山莊更為完美。
流水別墅的建筑造型和內部空間達到了偉大藝術品的沉穩,堅定的效果。從容鎮靜的氣氛,力與反力相互集結之氣勢,在整個建筑內外及其布局與陳設之間。不同凡響的室內使人猶如進入一個夢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間之過程,正如經常出現在賴特作品的特色一樣,必然先通過一段狹小而昏暗的有頂蓋的門廊,然后進入反方向上的主樓梯透過那些粗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邊是直交通的空間,而左手便可進入起居的二層踏步。賴特對自然光線的巧妙掌握,使內部空間仿佛充滿了盎然生機。
光線流動于起居室的東、南、西三側。最明亮的部分光線從天窗瀉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樓梯。東西、北側呈圍合狀的屋室,則相形之下較為暗。巖石地板上,隱約出現它們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間之中。在北側及山崖是反射進來的光線和反射在樓梯的光線顯得朦朧柔美。在心理上,這個起居室空間的氣氛,隨著光線的明度變化,而顯現多樣的風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巖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顯明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來有如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筑最高的動感與張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巖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懸挑的陽臺為最。
然而,當你站在人工石面陽臺上,而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圍時,對于內部空間或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因為室內空間透過巨大的水平陽臺而延伸,銜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間。賴特對于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現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著建筑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并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