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平面及室內設計、生活飲食,著述頗豐的歐陽應霽當真是一個“生活家”。 3月22日下午,何香凝美術館舉辦“人文之聲”講座,香港著名設計師、跨媒體的創作人歐陽應霽以“慢慢快活——當代吃喝玩樂生活的一百零一種矛盾吊詭”為主題,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顧,與聽眾展開了一場傾心對話,一起分享他在生活與多面創作中的一些感悟。

歐陽應霽 1987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獲取平面設計榮譽學士。1988年加入香港商業電臺,任職節目監制,1996年以“香港家居概念”為研究論文主題,獲取哲學碩士。1997年離職前任創作總監,之后先后在多家電臺、電視臺任節目主持。 歐陽應霽在文字寫作以外同時熱衷漫畫創作。出版有《我的天》、《愛到死》、《小明》、《我的天使》等漫畫系列及專集;《一日一日》、《兩個人住》、《回家真好》及《設計私生活》等生活寫作系列。2003年出版第一本飲食書籍《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最新飲食著作《香港味道》系列。 生活這個話題最不好聊,很多人都會把我當成一個所謂“生活家”,但是我倒是很害怕這個名字。因為首先,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生活家,起碼是處理自己生活的行家,對待生活,也一定有自己個人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今天的主題叫“慢慢快活”,其實是我兩年前出的一本書的書名,里面用綠色做一個主題串聯起來,把身邊一些朋友的小收藏,大嶼山的碑林,以及我在蘇州游園時拍的一些照片收集在一起。 我在做這個書的時候很過癮,又好象在整理自己對快慢、對生活的一些想法。說起快慢這個話題,有些地區其實從來就是這么“慢”,對慢生活已經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大家都是在這樣的狀態里面,也不需要特意地來談。但是有些地方快到沒有辦法好好地來想快和慢的速度的問題。
說起漫畫很“害羞”
我在香港長大,開始做創作時,首先發表的是漫畫,出版的作品包括《我的天》、《向下》,都是蠻黑色的幽默的東西,但賣得不怎么好。前年,我和香港藝術中心合辦了一個關于香港過去25年獨立漫畫的回顧展,還出了書。直到現在,我仍覺得漫畫是我的第一生命,是最能代表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剛才看這么多白的東西,他怎么去處理本來是白白的一個空間,或者一個平面。你喜不喜歡黑?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我們都穿黑,好象很酷,或者很懶,或者很方便,就很潮流。我覺得,讓我們感動,或者讓我們欣賞的藝術家或者是創作人就有這個能力把一些很小的事情用一些很具體的象征或者是具體的實踐來完成這樣的一個象征。然后給我們一些啟發。因為我身邊都有很多這樣的好朋友,我從他們身上也學到很多。
我有點慚愧,就是我并不很專心,過去花了這么多年走來走去,東做一點點,西做一點點,可能我一直要求自己更專心、更集中地做好一個事情。所以最近這幾年,慢慢地決定,剛才也說了,就是把整個創作的焦點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食物也是一輩子都做不完的大的題目,所以我反過來告訴自己,這是好好地提醒自己的目前的一個方向吧。

 歐陽應霽的四格漫畫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