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廠房老倉庫借助創意產業的翅膀,變身為創意產業園,實現向文化工業的歷史性跨越街,還是那條街,但在創意產業大潮中,黃桷坪真的變了。6月1日,堪稱世界第一的黃桷坪涂鴉藝術街建設工程通過全面驗收,近日即將隆重開街。有關方面也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煙囪,還是重慶發電廠的那兩根號稱亞洲第三高的煙囪,不再像過去那樣刺眼,它已經成為重慶創意產業集聚區———黃桷坪涂鴉藝術街的地標,見證這塊前沿陣地的崛起。
對于即將開街的黃桷坪涂鴉藝術街,著名旅德油畫家張奇開教授稱,這是由政府、藝術家和普通民眾共同參與的“行為藝術”,在當今世界絕無僅有。
一塊長1.25公里的畫布
黃桷坪涂鴉藝術街位于楊(家坪)九(渡口)鐵路醫院—501倉庫的黃桷坪正街,總投資2500萬元。
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副院長周宗凱教授承擔了設計并監理實施涂鴉街的重任,他說:“黃桷坪涂鴉藝術街全長1.25公里,涂鴉面積達5萬平方米。這是300多工人、學生、藝術家近一年制作完成的,是政府、藝術家和民眾共同參與的一次巨大的‘行為藝術’,堪稱藝術進入大眾生活的里程碑式作品。”
銹鐵里長出鮮綠小生命
走進黃桷坪涂鴉街,首先吸引眼球的是“黃桷坪涂鴉藝術街———重慶市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街牌。在一根混凝土柱子上,擎著一臺裸露的廢舊發動機,而這“機器”居然長出了“春筍”。周宗凱稱,這些東西在這里不叫機器,叫工業雕塑。
像這樣的工業雕塑,在涂鴉藝術街共擺放了9組。這些奇怪的機器、零部件重達數十噸,都是從全市的廢舊鋼鐵收購站買來的。周宗凱說,在這里,鮮綠的小生命和冷漠的機器廠房,也這般協調。黃桷坪這些被現代化遺忘的老廠房、老倉庫已“鳳凰涅槃”,借助創意產業的翅膀飛升,變身為創意產業園,實現城區從傳統工業向文化工業的歷史性跨越。
《父親》戴面具意味深長
黃桷坪藝術街的涂鴉分為片繪和精繪兩種。片繪以色彩斑斕的裝飾性大面積涂鴉為主,集中在較高的墻體上。40多處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的精繪,反映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符號。
著名油畫家羅中立的《父親》在涂鴉墻上的亮相,將讓人大吃一驚,除了有原版作品外,旁邊還有“變臉”后的“父親”,夸張的面部表情,扭曲的面部肌肉,手上的碗中裝滿了涂料,這樣一位裹著棉衣的老農,嘴上還戴上了一個防毒面具。川美副院長、著名油畫家張杰說,戴著面具的《父親》,可以理解為現代年輕人對父親內涵的全新認識。
涂鴉文化
涂鴉文化,是一種表現方式,是一種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和觀點的一種反映。涂鴉首先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散布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并慢慢被人們接受。涂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內容。如在美國就是政治內容,在歐洲就是整幅圖畫,在日本通常是一些文字。涂鴉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很清楚的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