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雙年展展示的多為一些裝置和展品種,真正的建筑不多。魯力攝
建筑師想象中的城市建筑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市雙年展已開幕3天,有市民質疑為什么建筑展看到的卻不都是“建筑作品”呢,如果真正想看深圳的建筑應該去哪里呢?昨日,在本屆雙年展“權宜城市”論壇上,作為設計師的論壇嘉賓給出了一條參觀路線,從大芬村到羅湖,經過市民中心、華強北,再到華僑城。
昨日,雙年展論壇“權宜城市”在市民中心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師、設計師、作家、學者、藝術家一起探討了對于深圳后泛化城市現象的思考。
有觀眾現場提問,此次深圳舉辦城市建筑雙年展,但可能受制于空間或者時間,展出的都是一些裝置或者展品,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筑作品”,如果在深圳舉辦一個真正的建筑展,那么在建筑師看來,深圳的哪些建筑是值得展覽和關注的呢?對此,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師姜珺表示,從大芬村到羅湖,經過華強北、市民中心到華僑城的這個路程是他推薦給外國朋友參觀深圳建筑的路線。
姜珺表示,深圳是基于一個邊界擴張的城市,邊界擴大成了一線關二線關,大芬村可以看到關內和關外的區別,還有其在城中村退二進三的過程,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從單純的油畫生產到油畫創作的過程。從這里到羅湖到一線關可以看到深港延伸的交界線,而且它也是深圳在蛇口工業園之后的城市化發生點,也是深圳在上世紀80年代對香港依賴的象征。而從羅湖到市民中心可以看到依賴性和自主性的過渡,從羅湖最早對于商業的依賴,到華強北中國自主科技和創新產業的發源地。
2000年之后,市民中心作為一個新的中軸線,姜珺認為深圳從此找到一個新的定位。華僑城則是深圳的另外一個產業代表,它開發的居住和旅游業是一種非常新型的模式,旅游、主題公園和居住功能相輔相成,華僑城內部的康佳工業園最近也在實行退二進三,非常值得關注。
●都市水環
地點:市民中心地下展場
來自紐約的建筑師結合基礎建設和自然循環創作了叫做“都市水環”的新型公共空間,把一個生動的循環水養魚場和休閑飲食玩樂結合在一起。整個建筑看上去像一條被彎折的環帶,結構迂回曲折,可以供人們躺臥、穿越與底部行走,并且在這個透明的環帶中魚兒可自由游動。魯力攝
●繭
地點:市民中心東北廣場
臺灣和芬蘭的藝術家做了一個非常大型的裝置“繭”來營造一個多功能的建筑空間。藝術家用竹子混合基地中的泥土編制而成,“其實它也是竹子,挖地然后蓋上一層竹子,是根據昆蟲的形態設計的”。雙年展期間這里還將舉辦“孩童城市工作營”,邀請地下樂團來此演出。魯力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