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正式批準上海加入 “創意城市網絡”,被授予 “設計之都”稱號。
這是我國第二個 “設計之都”,此前,深圳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全球第六個、中國第一個 “設計之都”。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前夕,上海正式跨入了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行列,這意味著什么?作為上海市民,一個設計之都的市民,我們的生活又將發生什么變化?
設計之都競爭激烈
“創意城市網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4年創建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是全球創意產業領域最高級別的非政府組織,旨在倡導和推動全球城市在不同創意文化領域的發展。
“創意城市網絡”分為7個門類——文學之都、電影之都、音樂之都、設計之都、媒體藝術之都、民間藝術之都和烹飪美食之都。目前全球已經有20多個城市成為該網絡中的創意城市。
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建立,是為了便于那些創意城市能夠分享彼此的經驗,懂得專業知識,訓練商業技巧和技術。任何城市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該網絡的認可,成為文學、電影、音樂、民間藝術、設計、媒體藝術、烹飪等方面的創意城市,這樣它們就能確保持續扮演創意文化中心的角色,并支持其他城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樣做可以培育它們自己的創意經濟。
目前已經命名的 “設計之都”還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蒙特利爾、名古屋、神戶等。據了解,在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 “設計之都”的競爭最為激烈。在已經加入和正在申請加入該網絡的城市中,有1/3是指向這一稱號的。
加入創意城市網絡有什么門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認為: “創意是最讓人眼前一亮的事,每一個人的參與,對于一座創意城市,以及對于其未來發展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一座城市里的人對創意都不感興趣,那么這座城市就不可能成為創意城市。我對于創意城市有一個定義,即創意不是一部分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的事。”
上海設計肩負使命
對于上海而言,被授予 “設計之都”,不僅僅獲得了一個命名,這一稱號還具有多重意義。
有利于提升城市 “軟實力” ,塑造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形象。 “創意城市網絡”與世界上著名的國際創意產業協會有密切的聯系,有龐大的專家顧問隊伍,與一些創意城市及其官員建立了經常性機制化的聯系。加入這個網絡,獲得其中一個稱號,就等于邁上了該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最權威和便捷的平臺。上海加入 “創意城市網絡”,有利于加快發展文化和創意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海成為 “設計之都”,不僅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在設計領域與其他 “設計之都”進行合作,而且還將與網絡內其他門類的成員城市進行合作,比如與 “文學之都”、 “電影之都”、“音樂之都”、 “媒體藝術之都”、 “民間藝術之都”和 “烹飪美食之都”共同互助發展。這就拓展了城市發展的范圍,有利于一座城市從各個方面來提升自己,融入世界。
事實上,在促進文化多樣性和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所授出的 “設計之都”稱號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上海已經立志,要建設成為亞太地區創意中心城市之一,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設計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獲得設計之都稱號,標志著上海創意產業將以 “設計”為核心發展目標。創意產業包羅萬象,重點發展什么?如何做出特色?上海創意產業經過數年發展,越來越認識到:設計是所有產業的核心和龍頭。在國際市場上,代表一流品質的國際品牌均來自發達國家,這與他們都很重視工業設計不無關系。德國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振興工業設計,使經濟如虎添翼;美國通過一場工業設計革命,成為世界首富;在英國,當年任首相的撒切爾夫人親自披掛上陣為工業設計搖旗吶喊: “忘記設計的重要,英國工業將永不具備競爭力”;日本更是 “設計立業”, “輕、薄、小、巧、美”的日本商品風靡全球;而韓國,近20年孜孜不倦于設計,使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長驅直入。上海經濟要調結構促發展,也必須牽住創意設計的 “牛鼻子”。
而設計,正是上海創意產業中富有歷史底蘊的強項。從大飛機機頭的設計,到遍及世界各港口城市振華港機集裝箱橋吊,到已經生產了 13萬輛的榮威自主品牌汽車,從 TDSCDMA3G國際標準的自主創新,到世博吉祥物 “海寶”的設計,從創造了世界造橋史上的多項第一的 “橋梁大師”林元培,到由中國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張心一、張京羊、李博生、陳凱等領銜的上海 “老鳳祥”名師設計中心,創新和創意設計已經越來越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未來,上海將根據 “設計之都”的定位,對創意產業的發展、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新布局,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設計之都的稱號,還將有利于促進創意設計更貼近群眾生活,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的品質。現代設計的內涵正不斷拓展,設計的對象,已不僅僅是產品設計、外觀設計,還有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城市品質的設計等等。設計,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他山之石
2006年1月,柏林驕傲地戴上了 “設計之都”的桂冠,它是歐洲第一座加入 “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聯盟”的城市。
柏林的創意活動豐富多彩,每天發生的文化事件超過1500件。 “設計5月”、 “柏林攝影節”、 “時尚漫步”、 “柏林AGI大會”、 “內部動機設計研討會”等等,是柏林每年都會舉行的主要創意活動。柏林環境、空間和卓越的基礎設施為創意產業和創新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吸引了各個領域的創意人群和公司紛至沓來。整座城市大約有11700人在時尚、產品及家具設計、建筑、攝影以及視覺藝術等領域工作,大約6700家設計公司創造了15億歐元的年產值。
同時,柏林為有志于創意事業的人提供的各種領域設計方面的學習環境和設施,在歐洲主要城市中首屈一指,每年約有5000名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
設計之都柏林
全民設計愿景不遠
從聯合國官員對于創意城市的一個定義可見:即創意不是一部分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的事。
環顧幾個世界知名的設計大國或城市,它們得以有好的設計產品,其原因不只是擁有幾所好的學院或設計中心而已,而是這個國家或城市的人民生活、大街小巷、報章媒體,無一不洋溢著“設計的氛圍”。設計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人人感知、身體力行的 “生活提案能力”。
作為設計之都,上海已經向世界作出三方面的承諾,包括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構筑完整的創意產業鏈;進一步建設創意產業集聚區,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示范效應的 “創意社區”和 “創意城區”。用5年時間培育和引進100位設計大師,覆蓋工業產品設計、建筑和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珠寶首飾設計、廣告包裝設計等重點領域;在未來3-5年,引進和培育100個設計領軍企業;依托高校建立創意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國際化的品牌創意產業活動。建立國內外創意資源和市場對接渠道等等。
除此之外,上海將進一步拓展設計的內涵和功能,通過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社區活動、院校培訓等方式,通過 “創意集市”、 “創意社區”等形式,培養全民創意意識,讓市民更加廣泛和多層次地參與創意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創意的意識,從而能辨別設計、欣賞設計,繼而創造設計,推動城市創新。
據了解,今年一系列全民愛設計的活動已經有了排片表,有兒童手工作品設計大賽、大學生產品設計大賽、廢舊生活用品再創意大賽、市民原創設計作品拍賣會、多媒體設計音樂會等。
這一切一切,都意味著,上海,整個城市正涌動著設計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