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平面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亞殘運會獎牌亮相廣州 張海文團隊設計 |
|
作者:333cn.com 來源:333cn.com :
|
2010年12月2日,亞殘運會獎牌首次在廣州亮相,獎牌的名字也叫《海上絲路》,與亞運會獎牌設計一脈相承,體現兩個運動會同樣精彩的理念。亞殘運會獎牌上特別加入盲文設計,凸顯人文關懷,是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張海文博士及設計師張懿、張聰設計的。
首屆亞殘運會介紹: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是亞洲殘疾人體育組織重組后舉辦的首屆亞洲殘疾人的綜合性運動會,是我國繼北京殘奧會后再次舉辦的國際綜合性殘疾人體育盛會。廣州是首屆亞殘運會的承辦城市和第一個同年同城舉辦“兩個亞運”的東道主。

廣州亞運會獎牌、亞殘運會獎牌設計者:張海文 博士/教授、張懿、張聰 張海文設計團隊簡介: INTRODUCTION OF MEDAL DESIGNER(Zhang Haiwen,Zhang Yi,Zhang Cong)
張海文: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創建人之一。從事工業設計、科學研究和教學30多年。長期致力于泛珠三角地區的工業設計,設計作品獲多項國際金獎和國內大獎。
張懿、張聰:雙胞胎,經歷相同。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曾赴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學習。現為張海文工作室主任設計師。中級工藝美術師職稱。代表作:《珠江游船-廣東電臺號豪華游船》船體造型設計及室內設計。設計作品獲多項國內金獎。

第一屆亞殘運會獎牌設計團隊工作照:張海文博士、教授(后)張懿(中)張聰(前) 設計理念 MEDAL DESGIN CONCEPT 立體弦紋象征拼搏光芒 盲文設計凸顯人文關懷 亞殘運會獎牌的正面與亞運會獎牌的正面設計不同,亞運會獎牌的正面設計主題是“亞奧理事會會徽+廣州市花紅棉”,而亞殘運會獎牌的正面不僅設計有會徽,更有獨特的盲文設計。

獎牌正面設計:FRONTOF THE MEDAL 富動感立體浮雕形態
亞殘運會獎牌的正面依據亞洲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平面圖形,設計成富動感、立體感、時代感兼容的立體浮雕形態。立體凹凸弦紋的細節設計,使弦紋在光照下產生耀眼的放射光澤,象征了運動員的心智、身體和精神在拼搏中煥發出燦爛的光芒。獎牌上特別加入了盲文的細節設計。

亞殘運會獎牌(金、銀、銅)正面設計 獎牌背面設計:BACK OF THE MEDAL
“廣船”體現嶺南文化精神 亞殘運會獎牌的背面設計基本上與亞運會獎牌的設計一致,都是“海上絲路”的主題,體現“兩個運動會同樣精彩”的理念,同時賦予了更多的寓意。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商都、港口,有兩千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是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一直以來以特有的藍色文明、海洋文化著稱。廣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改革開放前沿地。

亞殘運會獎牌(金、銀、銅)背面設計

亞殘運會獎牌包裝盒設計 獎牌的設計以中國文化為底蘊,海洋文化為背景,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畫面中,翻騰的大海由近而遠向兩邊破開,獨特的“廣船”由東向西揚帆遠航。獎牌設計承載著厚重的廣州地域文化信息和當代信息,充分展現了嶺南人“乘風破浪,開拓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獨特人文精神,同時象征了殘疾人運動員努力拼搏,實現自我的精神。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