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有意在同德路一帶建設“畫廊一條街”,將本土藝術家陸續推向市場,由政府支持,為深圳知名畫家舉辦個展。
7月28日,郭西元作為福田區推出的第一位本土藝術家,其個人畫展在同德路的珍風閣畫廊開幕了。郭西元的作品被譽為原生態文人畫,其線條勾勒精到,筆墨耐人玩味,印章、落款、詩詞,均不脫文人畫本色。這位畫家就像宋朝江南煙雨中的文人那樣,低吟淺唱,固守在一片有些寂寞卻雋永的藝術世界里。
格調—淡極始知花更艷
在畫廊中觀賞郭西元的畫,是一種充滿禪意的經驗—濕雨涼云、芭蕉墨菊,書案清供,墨色淡而清雅,意境悠遠,構圖、色彩、題材,都不以沖擊力取勝,筆墨意趣卻值得細細品味,所謂“淡極始知花更艷”,畫亦可以此為喻。
文人畫醞釀于宋,發展于元,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其基本功主要是筆墨造型能力和筆墨的格調、情趣,這是不同于西方繪畫寫實體系的寫意語言,不重視形似,重在意的表達。從學畫開始,郭西元便以石濤、八大山人、齊白石等大師的風骨為終身的追求。他所取得的成績受到劉海粟、陳大羽、宋文治等大師的肯定。
文人畫是中國繪畫發展的高峰,近現代以來,不少人以“筆墨等于零”等矯枉過正的話來批評文人畫,郭西元卻不為所動,他說中國畫純粹的氣派,筆墨情趣是非常高的藝術形式。文人畫和工匠畫不同的地方是,文人畫更講求詩情畫意,講究畫家的筆力、韻味、氣質和個人修養。在他的潑墨山水畫《幾片涼云留不住夜雨瀟瀟》中,可見郭西元的用墨功力,灰黑白,濃淡干濕恰到好處的墨色,營造出瀟瀟暮雨中山色沉沉的意境,一種寧靜悠遠的格調。
近年來,郭西元畫了很多清供靜物畫,受到了許多收藏家的歡迎。如他的作品《普洱茶熟當勝酒》中畫的是一面竹簾,樹根雕成的茶桌茶凳上,放著茶餅、茶具,花架上供著一盆吐艷的紅梅盆景,一本攤開的書是齊白石的畫冊,三只蝦頗有白石老人的遺風,這種“畫中畫”的創意很雅致。在他這一系列作品中,充滿了文人清供玩賞的情趣,除了紫藤、菊花、竹子、荷葉、太湖石……書案上還有文房四寶、書籍、香爐,勾勒出一派悠然自得的情景。
陣地—成立文人畫研究所
作為傳統文人畫的堅守者,郭西元對中西合璧等新概念并不感興趣,他在深圳大學成立了文人畫研究所,進行文人畫創作和教學的工作。他帶著研究生們,讀“四書五經”,研究中國詩詞、哲學,每天臨摹、寫生,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
他告訴學生,不用拿著畫板一筆一畫地練素描了。用心學習書法,學習古代經典,學習做詩詞,這樣學上三年五年,你雖然看不出自己有什么長進,忍受這樣漫長的煎熬,三十年五十年后,必有小成。據說,并沒有很多學生決心堅持這樣漫長的學習積累,看來古代文人淡泊明志的胸懷距離現代人已漸行漸遠。
此次展覽中,郭西元所寫的條幅“浮躁到處招尤悔,因循從來誤英雄”,正表明了他的心志。他說學習文人畫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墨的顏色很少,一輩子就沉迷其中,這是濃厚之淡,是很高的品味要求。深圳對傳統書畫的認同感不夠,文人畫變得邊緣、小眾,所以他要站出來,在浮躁的氣氛中,保留原生態的文人畫傳統。
追求—詩書畫印的臻境
在郭西元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我也就因拜陳大羽為師,自文人畫入手,寫字,畫畫,刻印,讀書,一路下來,知此路艱辛,能前進一點實不易,然古人書不敢不讀,古人書畫不敢不習,只是中國畫雖小道,但畫好卻難。”文人畫是一門綜合的學問,詩書畫印的修為缺一不可,這條道路艱難而漫長。
畫好文人畫的基本要素是人品、學問、才能和思想,而畫好文人畫的必備人文修養則是詩詞、書法、畫工、篆刻。從作品里看得出,郭西元曾在詩書畫印上下過苦功夫。有評論家說,他的畫講究筆線的力感和韻味,講究墨色的層次和變化,在灑脫豪放的用筆中,在點、擦、皴、染中顯示他的性情。由于他堅實的書法功底,使他的花鳥畫很有章法,以實帶虛和虛實相生的手法,使畫面渾然一體,格調飄逸且含有禪意。
今年3月,郭西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書畫藝術涫,展出他的書法、繪畫、篆刻作品。中國美術館在展后收藏了“道法自然”、“和風細雨”兩枚圖章以及“龔賢造像”一幅。他的書法受到鐘鼎大篆、秦小篆及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影響,并擅長用淡墨寫篆、草,獨樹一幟。其篆刻風格蒼勁古拙,還創作了以土泥篆刻,然后上釉燒制的陶印方法。
郭西元的詩和畫總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一幅墨荷圖上題詠為“荷深秋風闊,雨過菱清香”,寥寥幾筆的寫意水仙花旁是“遠看一堆亂草,近看信筆閑掃,勸軍莫論巧拙,免得枉生煩惱”,看似信筆由韁,卻有一番灑脫的情致。郭西元說,畫中題跋已非常少見,他曾經統計過,在某次全國非常有影響力的畫展中,獲獎作品中超過半數沒有印章和題款。由于某項修養的缺失,使不少胸無點墨的年輕國畫家,怯于在自己畫上題款,就算硬著頭皮寫上詩詞和題款,不少也味同嚼蠟。
郭西元
山東諸城人,1969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深圳大學教授、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和文人畫研究所所長。郭西元曾師從于劉海粟、陳大羽,風格豪放灑脫,具有濃厚的文人氣,被譽為“原生態”的文人畫家。2006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中國名家——郭西元》大型畫集。
展望
讓本土藝術家與
市場“親密接觸”
福田區同德路這條濃蔭蔽日的小路,因了兩邊不少的畫廊,讓人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文化氣氛。經過多年累積,這里已經慢慢地集結起一批有實力的畫廊。在深圳生活了30多年的郭西元,為這樣的做法叫好。這是第一次他的畫展沒在美術館展出,而設在珍風閣這個面積并不大的畫廊中。
郭西元希望能借這個畫展,呼吁大家重視高檔文化精品,由政府牽頭推動,在民間培養起藝術品市場環境,就像北京的琉璃廠那樣,出現像榮寶齋這樣藝術品交易平臺。
郭西元的畫現在大約是6000元一平方尺左右,和他的名氣相比還算比較低,他說希望能讓喜愛自己畫的人受益,在收藏玩賞的過程中,還每年有一定的升值收益。過去,如果有人喜歡郭西元的畫,就必須通過熟人聯系他本人買畫,或者委托外地的畫廊來接洽,藝術家如何走向市場?深圳在這方面暫時還比較欠缺。
或許將來,當深圳的畫廊真的成氣候以后,像郭西元這樣的深圳本土藝術家也就不愁和市場“親密接觸”的渠道了。
相關鏈接:
博大精深。 —劉海粟題贈書法
(郭西元)刻苦鉆研、大膽探索、在大寫意方面展露才華,創作與教學均有豐富經驗……深得好評。—陳大羽
(郭西元)擅長寫意花鳥、水墨山水,用筆灑脫豪放,教育理論技法獨有見解。—宋文治
這次見到西元近作的資料,正有恍然隔世之感。那些入俗的畫風,已被全然滌除殆盡,他可以稱為出乎其類而拔乎其萃的健秀。
西元的近作正漸入漸細、漸入漸靜、漸除火氣,又漸得內在之豪放嘯傲之大氛。琴心乎,劍膽也。這種琴劍之氣說穿了正是他天性靈心悟練出來的一種昂揚之氣的衍化、升華,借一株老樹、一盤新櫻、幾層山巒而賦予特有的情性、意境,而這意境達到一種不是盡人可達的高度。—董欣賓
郭西元君是位多才多藝的創作家。他的畫深得傳統文人畫之奧秘,有深厚的筆墨功力,不以形似為目的,隨興寫來,傳情傳意。他的文章,包括帶有理論性的一類,寫得很輕松,沒有學究氣,娓娓道來,頗有文采。說的都是藝術規律與人生哲理(藝術規律也都在人生哲理之中),但從身邊瑣事或是見聞起筆,有感而發,思路自然,趣味橫生,寓理于情,發人深思。郭西元君是推崇文人畫并在此領域耕耘和有成就的,他為此傳統的某些失落而不平,他為文人畫傳統的復興、繁榮在呼喚、奮斗,這些都是符合我們時代需要的。他的努力,包括他寫的這些文字,我們是贊賞和表示欽佩的。—邵大箴
他(郭西元)的畫文人畫功底深厚,講究書法入畫,筆有金石氣,筆力雄健,加之他在書法篆刻方面的修養,畫面有一種濃厚的傳統韻味。當今中國畫壇,由于西方繪畫的融入,使中國畫處于“多元”狀態,象郭西元這樣在傳統文人畫的道路上耕耘而有成就者,確實難能可貴。
近年來,我一直關注著他,他步入創作旺盛期,在全國性的大展中,屢屢入選和得獎,在海內外屢辦展覽,諸多專業報刊雜志專題介紹,成績斐然。他的畫明顯朝兩極發展,一部分漸入漸細、漸靜,畫面飽滿充實,但構圖仍見大開合,有宋元人遺韻,近年他喜畫書齋案頭之景,或茶具、或圖書、或畫、或印,他將書齋熟悉之物畫得趣味橫生;另一方面更加豪放灑脫,奮筆大寫,潑墨潑彩,氣勢蓬勃,用墨用色也加強干濕、濃淡對比,畫面節奏強烈,有“干裂秋風、潤含春雨”之韻。他的畫以筆勝,以氣勝,由于他書法的功力深厚,以行書、篆書筆法入畫,一管禿筆或縱逸、或沉雄、或清新、或遒勁,落筆處可見石濤、八大、缶廬、白石風骨,又能力追宋元而別出新意。他的許多大寫意之作,逸筆草草,卻往往有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看上去漫不經心,但情趣極高,畫面流露出濃濃的文人情懷。這正是他長期修養的精神所在,是他在詩、書、畫、印多方面的造詣使然。—劉大為
佛典有言:如蓮花在水。清凈的蓮花自古與佛法相關極深,從先生描繪的蓮花中,能感受到悠遠而壯大的佛法的真髓,這是比任何財富都更為珍貴的,我要作為高尚而真摯的瑰寶珍惜收藏。—池田大作(日本)
惟魯多才靈秀鐘,藝壇俊杰仰郭公。傳承故國尚儒業,振鐸列邦弘道功。曠代筆花人物妙,千秋絹素圣賢雄,欣看畫展市空巷,兩岸交流大雅風。—易蘇民(臺灣)
從他的書法中,我們看到畫意豐富的韻動線條;而在他的畫中,也可以欣賞到書法的筆墨興味。畫面鋪陳尤顯匠心獨具,大筆擴展之作,仍見細微處的照顧,用筆質樸古拙,神態生動,饒富趣味。—王衍(臺灣)
郭西元從甲骨文、金文入手,精研篆刻、行草之法,筆墨每多佳趣,在他的作品中以骨法用筆,結構合乎平衡原理,墨色則焦濃重淡,躍然紙上,以豪放的筆墨寄意抒情。—梁陰本(香港)
郭西元的筆墨個性是孕育其作品獨特意象的極重要因素。其筆沉著、簡約、空靈、開合張馳各得其妙,而以蘊力強健為特色;其墨尚枯淡、滯澀,不事淋漓鋪張,兩者相成,鑄成了作品的神骨,獨具蒼茂、古拙、淳樸而怪譎含蓄的灼灼風采,其成果之豐碩,自是不言而喻。郭西元先生正以年富力強之軀,厚積敏悟之智在通往藝術顛峰的路上奮然前行,當不斷會有更多自呈高標華采的佳作問世。—沙雁
郭西元以大寫意花鳥畫而出名。
對于郭西元影響較大的,是他就學的院中前賢劉海粟和陳大羽。劉海粟的胸襟氣度給予郭西元的畫以神髓;陳大羽的筆墨技巧則給予郭西元的畫以基本形制,此外加上江南的文人性情,綜合起來乃成就了郭西元的大寫意花鳥藝術。可以說,郭西元是當代江南大寫意花鳥一派中繼承傳統方面的代表者。
論述大寫意花鳥,可能難以回避齊白石。可以說郭西元是齊派的再傳弟子,陳大羽先生受益于白石老人,其書畫都明顯反映出了這種師承關系。與他的老師陳大羽先生相比,他的畫更加清秀而富于意趣,也更加自由和灑脫。
他選擇了“寫”的方式,而且是“大寫意”,繼承和發展了中國花鳥畫藝術,是值得尊敬的。—陳履生
郭西元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