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影像專家見面會上,有一位留著金黃色馬尾辮,酷似好萊塢明星的帥哥專家特別受大家的喜愛,不管是攝影師、工作人員還是其他專家,他就是來自德國的托馬斯·柯納,一位藝術家、教師、策展人和收藏家。他與同伴一起在德國Siegen經營一家畫廊,與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各種展覽和各大媒體聯系都非常密切。精力旺盛的托馬斯除了在白天規定時間會見幾十個攝影師,每天晚上都會約見不同的中國攝影師,為他們指點迷津。在見面會全部結束后,我們還是沒有放過他,與他進行了簡短的訪談。
城市畫報:5天過去了,感覺如何?
托馬斯·柯納:精疲力竭。
城市畫報:通過這幾天的交流,對中國攝影有何印象?
托馬斯·柯納:我和超過30位攝影師進行了交流,看到了很多作品,包括紀實的、經典的、當代的、實驗的。這些攝影師給我留下這樣的印象:中國的攝影市場生機勃勃。
城市畫報:對中國攝影師的印象呢?
托馬斯·柯納:中國攝影師正處于一個很矛盾的階段。一方面,他們似乎只想去表達自己的感覺;另一方面,他們似乎又想要很多東西。我問一個攝影師,你想出國去創作嗎?但那個攝影師回答說,他想先把現在的作品賣掉再說。他對錢的欲望似乎超過了走出去長一下見識的需要。我知道一些中國攝影師在國際上已經很有名望,也賺了很多錢。但這個榜樣似乎給中國尚未出名的攝影師們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其實,他們應該看得遠一點,先不要把錢看得那么重。
城市畫報:對中國攝影師,有何建議?
托馬斯·柯納:來這里之前,我對中國一無所知。現在我對中國的攝影師和攝影作品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但還有很多背后的東西我不清楚,比如中國有多少攝影院校,多少攝影節以及它們的運轉狀況。我想給中國的攝影師一個建議,那就是除了攝影和賣作品之外,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鮑德溫夫婦可以創辦Fotofest,比如我可以創辦一家畫廊做老板來做攝影收藏。一個良好的攝影市場需要各個環節都發育良好才行。
城市畫報:對中國攝影界有何建議?
托馬斯·柯納:西方攝影有一個從未斷裂的歷史,中國似乎沒有。中國應該建立相應的理論研究,梳理自己的攝影史,讓中國攝影師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樣的歷史之中。我去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那里的環境似乎比中國還要好。
(本采訪由朱英豪先生擔任翻譯,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