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平面設計頻道 → 理論文摘 → 行業評論 |
|
“深圳設計之旅”十二: 1999 一個好的實驗 |
|
全國美展首設“藝術設計展區”,事實上宣告了傳統“美術”概念的解體
歷史總愛制造巧合。1999是人類與二十世紀話別的一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周年;是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年,也就是這一年,設計藝術首次有了國家最高級別的展覽會。《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首設藝術設計展區(簡稱“九屆美展設計展”或“首屆設計展”)。這一年,全國設計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深圳。九屆美展設計展的標志,也想向世人告之這一巧合:數字“9”沿順時針旋轉一周,似歷史的年輪,也似相機的快門;第一個“9”代表第九屆,另外三個方向的“9”是象征1999世紀之交呢?還是想說首屆設計展我們等得太久?
二十世紀的最后十年里,中國的美術教育體系醞釀了一場顛覆運動,設計學科不斷蠶食、瓦解傳統美術的生存空間。1997年,國家高校專業目錄正式確認“藝術設計”學科,全國各美術院系紛紛改頭換面,打出“藝術設計”的招牌,短短數年內,設計教育已從原來的“冷門”、“偏科”晉升主流行列。九屆美展增設藝術設計展區,也算是與時俱進了。按評委杜大愷的說法,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變革,它事實上宣告了傳統“美術”概念的解體。深圳作為國內現代設計理念的發源地,能夠較順利爭取到首屆“藝術設計展區”的承辦權,可以視為對深圳設計歷史功績的充分肯定。
至7月底,全國各地一千余件作品陸續送到深圳,8月5日至12日,來自全國的19位專家組成的評委會經過嚴格評審,從中精選出300余件作品展出,并評出金獎作品5件,銀獎17件,銅獎30件,優秀作品45件。按全國美展慣例,獲獎作品集中到北京,參加年底舉辦的優秀作品展。
9月25日,九屆美展設計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隆重開幕。
南北地區設計藝術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性
如果說傳統美術的發達與否取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積淀,現代設計因其強烈的社會實用價值,其形成與發展則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密不可分。就本次展覽的情況看,在所有301件(含特邀作品23件)入選作品中,北京(含中直單位)占68件,浙江59件,廣東53件,分列前三位,占總數的60%;其它較突出的省市都集中在東部地區。藝術設計展的東強西弱態勢,與我國經濟發展所呈現的不平衡特征完全一致。獎項的分布,也以北京、浙江和廣東居多。北京分別獲室內設計類和工業產品類金獎2項;壁畫、壁毯、室內設計、陶藝和書籍裝幀等類銀獎7項;招貼類銅獎1項。浙江獲2個服裝設計類金獎,招貼類銀獎2項,銅獎7項,其中陶藝類5個,服裝染織類2個。廣東獲金獲1項,為室內設計類;銀獎2項,為室內設計和招貼類;銅獎8個,也主要是招貼與室內設計兩類。
從上述三省市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南北地區設計藝術所表現出的差異性。北京的作品以公共環境藝術類居多,作品中的文化內涵掩蓋了設計的商業氣息;其中壁畫,浮雕等公共空間藝術類作品更加顯示出兩大美院深厚的造型藝術底蘊。北京近年來城市規劃發展的巨大需求,也為公共環境藝術創造了發展空間。浙江是紡織服裝業的大省,也是古越青瓷的發源地,因此我們不難理解該省的服裝設計和陶藝設計能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先行一步,刺激了商業設計市場的繁榮;設計藝術率先產業化使一批批優秀設計師投身市場。如果說北京和浙江的作品依然是以美院為中心,帶著強烈的學院味,那么廣東的設計則更多地抹上了商業色彩。廣東的作品更多地表現出在學術與商業之間艱難地求取平衡。
首屆藝術設計展中,工藝美術類作品仍占居主導優勢。各類壁畫、壁掛,陶藝及服裝設計占相當大的比例,而象征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文明發達程度的工業造型設計,不但數量少(僅25件),質量也偏低下;這一類別的作品大部分由中央工藝美院選送,絕大部分省市(包括沿海開放地區)在該項目上出現空白。平面類的作品中,較為突出的是近年興盛起來的海報(組委會統稱“招貼”),深圳、浙江、上海和香港在這一領域顯示出較強的實力。建筑設計則由組委會以特邀的形式請進了展覽會。
研討會無疑是首屆藝術設計展的點睛之筆
九屆美展設計展評審工作結束后,組委會邀請評委會的專家們舉行了一個火花四射的學術研討會。這個研討會無疑是首屆藝術設計展的點睛之筆,其重要性不在于暢談成就,而是解剖問題。
由于是首次舉辦國家級的藝術設計大展,從組織到評審過程中不斷地暴露出一些問題,評委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分歧很大,評審期間不時出現電閃雷鳴的場面。隨著各類獎項塵埃落定,研討會上也和風細雨了許多,問題也從微觀的某一類或某一件作品的評判轉向較宏觀的理論層面的爭鳴。
首先是對藝術設計的概念性把握。中央工藝美院教授杜大愷認為,針對傳統美術而言,它是革命性的,“未來社會,一切物化行為都將經由設計進入社會,藝術設計聯系著一個空前龐大而紛繁的系統”,因此,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制度以保障藝術設計健康發展。杜大愷同時也擔心,“在藝術設計名義下,傳統工藝,或者說手工藝正成為沒有歸屬的對象”。
其次是藝術設計的評判體系問題。南京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許平博士闡述了理論體系構架的重要性,他認為大家之所以在評審過程中產生爭議,主要是我們在藝術設計學科的理論領域仍停留在初級經驗層面上,沒有基礎理論的體系構架,更談不上方法論。
還有一個管理體制的問題。中央工藝美院裝潢系主任王國倫教授認為,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所采用的管理體制“身子進入了市場經濟,但頭腦還在計劃經濟的那個時代里”。實際上全國美展的體制也是被時代牽著鼻子走,董小明認為,全國美展的體制,“盡管這幾年修修補補地改,它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過去農業文明基礎上的一種展覽形式”,改革是目前面臨的緊迫課題。就首屆設計展而言,體制的阻礙如影隨形,無處不在。比如作品送選程序與范圍,仍以各地美院和
美協為中心,無形中將大部分社會作品攔在門外。
也許是由于《平面設計在中國》的影響力,或者因為深圳是首屆設計展的東道主,王序和龍兆曙二位平面設計師得以躋身于教授林立的學院評委會中。作為九屆美展設計展區組委會主任,董小時希望以本屆展覽為起點,藝術設計門類能夠在展覽體制和機制上帶頭做一個好的實驗。(本文中所引述的評委觀點,參見關山月美術館《1999年鑒》)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