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職業:設計人 曾任多家公司設計總監、創作總監 一直戰斗在成都 以后可能也是 這是本土意識的自我維護
《釋》 從開始涉及這個職業到現在10余年。一直很信奉設計這個職業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05年時,不知從那里看到一本書,書上內容大致指很多國外的平面設計師,同時也是地理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甚至動物學家。這個觀點在我設計生涯中,越來越感覺是真理,甚至達到信奉的狀態,也成就了我做設計工作的同時,關注其他專業領域的信息,雖然無所成,但有所得。
做設計越久,壓力就會越大,這點是個人看法。因為外界事物,包括社會、思潮等按照它們自身規律的演變常常沖擊本體心理和意識的變化,這樣的關系是微妙并且不可掌握的。這樣的變化和接受關系造成人不斷地有了新的認識,不斷地有了新的看法和態度。解構這些客體的新的觀點、技術以及設計能力的演變還遠遠跟不上,思想、社會的進步或則沖突,無法表達,或則無法圓滿表達,就形成了壓力。也許這是一個設計人成長過程中所要遇到的自身心理的問題,也許在這個矛盾下,才會有新的有凝聚力度的新的思考的出現。
偶然聽說了一句話:因為無知所以快樂。
因此想起很多設計人在提的“快樂創意,快樂設計”這類似的口號,當然我有個人的看法,人提出來的問題,包括呼出來的口號,都是沒有解決的問題。你可以因為一個創意或一個設計的成功又或則從某個失敗里總結出來新的觀點,再或你突然有了新的感覺而快樂,但僅僅是一時,設計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安靜地思考,和本客體觀念沖突、融合、滲透、停滯等狀態中。我從做設計第三個年頭開始,就慢慢感覺不到快樂了。現在是平靜和激情同時存在的狀態。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做設計是在解決問題,自己的和別人的,甚至社會的。擔負太多,尋找釋懷的出口必然不容易,快樂何來,多了自信倒也不為過。 有時候做一些公益的設計,自己覺得,一個職業設計人在做到30歲時,對生長的土地有了感情,因此也就有了社會擔當。不需要別人賦予,而是自然而然,你到了這個年紀,你有了這個專業又有了經驗,你不老也不年輕,你看法中正,因為你對這片土地有感情。我覺得自己這就是原始的想法,真實、本能。 不太喜歡聽別人把自己稱呼為設計師,因為還不夠“師”的資格,這是自己的認為。自古,“師”包含著教化、道德、品質、操守、敬仰等客體與本體所要具備的很多要素,而我不具備。
《釋》內容闡釋說明
1:世界的誕生之前,一切都在沉寂中,精神與物質的規則都在醞釀和自我的本體中成長。 2:最初的現世,精神與物質的剝離,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剝離。 3: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剝離與交流,本體意識的成熟與獨立,整體大環境的初步形成。 4:整體大環境的形成,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良好互動與協作,同時充滿了對立與保持自我的沖突。 5:個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整體大環境的成熟,精神與物質在這一范圍內的趨于一致與融合。 6:聚合新層次領域和形態混沌的誕生,一種新的輪回的開始。
海報背景 主題“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雛狗”引自老子〈道德經〉,說天地無私,看待萬物都是如一的基本思想,而“偏厚”則指成都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氣候適宜,物產地理文化都很適合居住的城市。老天對成都這個地方,有偏重的厚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