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室內設計頻道 → 設計人 → 設計新銳 |
|
深圳室內設計師賀蕾:讓空間充滿女性遐思 |
|
□ 女性設計師,面對社會沒有劣勢反而更有優勢 □ 從心靈層面開拓設計思路 □ 設計師須在生活中,時時觀察發現,處處汲取營養
賀蕾戴著一頂obbo的黑色圓頂小帽,長卷發從帽檐兩邊鉆出來,搭在肩膀上。大約近10年來,她給自己設定了這樣一個帽子女郎的形象,配合大眼睛和尖下巴,她就是自己的logo。 作為女性獨立設計師,10年來,堅持自己的“設計就是高度商業化的藝術”這一思路,反而將她襯托為一名個人風格相當突出的設計師,在剛剛出版的《賀蕾的柔性設計》一書中她寫道:“設計師的工作有點像輪盤賭,遇到的全是未知數,全憑設計師的直覺反應。”
■ 賀蕾編年史
深圳賀蕾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1987年,畢業于四川師大外語學院 1994年,入職深圳萬科所屬SIMS國際企業服務公司,不久離開萬科開辦賀蕾設計工作室 1998年,于意大利佛羅倫薩ACADEMIA ITALIAN藝術學院研習室內設計 2000年,回國后創辦深圳賀蕾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 2005年,出版《賀蕾的柔性設計》一書。 2005年6月,受聘于深圳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1 在佛羅倫薩開設計之門
賀蕾對設計的理解很簡單,也很復雜。她認為生活之中處處皆設計,甚至一個家庭主婦對晚餐菜肴的操辦,也是一個設計過程。這足見,設計的功能性的指導思想已經深深地植根在她的腦海里,設計即為生活所用。 這一點她大概從4歲就開始實踐了。繪畫的天賦讓她在喜愛的衣服上畫上喜愛的小貓圖案,再用針線把小貓的形象繡下來,穿出去招搖。從那時起,設計便在她的心底里打下堅實的實用性基礎。 少年時身體孱弱,常常要請病假在家,一本本地看書,用畫筆沒完沒了地涂涂抹抹。想象,把這個自幼愛畫畫的女孩子的空間全部填滿。直到有一天,這些埋伏了太久的身體里的“意”一下子全部爆發出來,外語學院畢業后,她終于“回”到了“設計”的懷抱。 但,設計并沒有給她好臉色看。雖然在深圳和北京的幾場服裝秀都算成功,還為她帶來了“青春型設計師”的美譽,1995年一次巴黎之行,卻讓她對繼續做服裝設計徹底絕望了。國外服裝工業的勃勃氣勢、對時裝發展的整體領悟力,都讓她在頃刻之間深受打擊。 1998年,她前往意大利,往歐洲古都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尋找一些可能性。纖細的女性化、藝術化思維方式,骨子里的實用設計精神與歐洲古典文明遺留下來的貴族化細節生活,把她塞得滿滿的。那扇門就在那時悄悄打開了。 2000年,她回國后,將原先的工作室關掉,正式注冊成立了賀蕾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以獨立設計師身份,開始新的設計人生。
2 賦設計予性別意識
突然有一天,她見到人就開心地說:我覺得最近我開悟了。 知道她信佛多年,每天都會虔誠地參拜,并不以為然。但聽了她的講述,卻覺得開悟果然于她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她沉浸在那種喜悅里,把它傳遞出來,撒得到處都是,這種喜悅甚至傳染到了最近的作品里。 “一念悟,眾生皆佛;一念迷,佛即眾生。這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修行,求神拜佛,最終應該修行的都是心。我們人出生后,教育、教化,其實真心都被蒙蔽了。佛就是幫我們覺悟的,幫我們開啟我們真正的‘自性’……” 懷著愉悅的心,會讓一個女人或說讓任何一個人,看起來都是那么有感染力。看慣了周圍的人每天愁苦無奈地面對生活的表情,看到這樣一個每天會心微笑的女人,讓人也不由跟著愉快起來。 她說,正是因為向佛多年,但最近的開悟的確讓她感覺很棒。連著兩周的加班加點,內心的輕松感讓她并不感到疲倦,而是時時都很享受這樣工作著的樂趣,連走路的腳步都有點踮踮地,企圖找到一個節奏,就跳起舞來。 她甚至忍不住把這些喜悅,一點點拆換成明快的顏色、線條、圖案,都擱在最近正在做的一個家居企業的整體VI改造里。 在她的作品集《賀蕾的柔性設計》一書的序言中,深圳著名的建筑評論家賀承軍這樣寫道: “嫵媚的女人讓男人充滿遐想;外表柔弱但內里擁有堅實思想和信仰的女人讓男人們有些‘恐懼’。賀蕾欣賞美國小說《GONE WITH THE WIND》(《飄》)里郝斯嘉式的女性,這讓她的空間設計充滿著顛覆性的趣味! 可以把這理解為一句男性主流社會里,一個男性專家對女性設計師感嘆式的高度贊賞。
■ 人物物本
帽子 賀蕾有很多帽子,起碼有七八十頂,但日常喜歡戴的,又無非那么幾頂而已。大概是從1993年第一次做時裝發布會的時候戴了一頂帽子之后,有人跟她提了“人物CI”導入這個概念,她的帽子就成了她標志性的東西,一直沿用至今。喜歡買帽子,成了她的一個偏執的愛好。
■ 五官五感
眼 賀蕾有一雙大眼睛,很歐式的雙眼皮。這雙眼睛在她的整個面部輪廓里,顯得尤為突出。她用這雙眼睛不停地觀察周遭的事物,也藉由這雙眼睛,發現出生活中的點滴靈感,運用在她的設計當中。當那些帶著完全女性視角的發現轉化為靈感,她的設計便凸顯為溫暖、和諧的平面或立體造型。
■ 人物話本 男人的設計,偏重空間, 我的設計,偏重細節
深圳雜志:怎么會對佛教的東西那么感興趣? 賀蕾: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個人的信仰。 深圳雜志:那么從佛教中,你獲得了什么? 賀蕾:我覺得體會最深的是,佛在心中。 深圳雜志:可以具體談談么? 賀蕾:大多數人信佛,都會去求神拜佛,但我認為那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功利的,希望從佛那里獲得。而《金剛經》中說:無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是要我們不要有自私和分別之心,講求萬物平等、眾生平等。若人能達到無我的狀態,就會獲得佛喜。而菩提,其實就是覺悟之心。所有的修行,都是在修心,修煉到沒有貪、嗔、癡的境界。一旦到達這種境界,哪里還會有煩惱?! 深圳雜志:這些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么? 賀蕾:我覺得透徹領會了之后,整個人的內心有種輕松感。 深圳雜志:那么對你的工作、事業有幫助么? 賀蕾:從1998年至今,我一直都在拜佛,有時候離開家出門的時候也會拜拜。佛經所說的道理也都明白,但遇事卻不是很想得開。而現在我覺得自己開悟了,就會對很多事情放開了、輕松了,對待生活和事物的看法就改變了。 深圳雜志:對你的設計方面呢? 賀蕾:心態平和輕松,是做任何事情的根本。有一個好的心態,對事物的理解就會不一樣,具體到設計作品上,沒有太多形式的表現,但是卻深深地影響我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式。我會更發自本心地更愉悅地去工作。 深圳雜志:你所理解的愉悅的設計應該是怎樣的? 賀蕾:愉悅的設計首先是以人為本的,所有的設計多圍繞著人的自然需求,更舒適、更溫和、更自然。 深圳雜志:能具體說說,你的狀態與其他設計師不同之處在哪里? 賀蕾:我幾乎沒有苦思冥想的狀態。當與客戶確認了之后,從不會坐下來苦苦思索該怎么做,還是會到處逛逛看看。我想最大的不同是,我把設計完全當作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興趣,是我熱愛的游戲。當我到處走到處看的時候,會把周遭的一切裝進腦子里。也可以說,我是隨時都在看,隨時在想,一旦用到的時候,它(靈感)就會從腦子里源源不絕地冒出來。 深圳雜志:無形的設計? 賀蕾:大約是吧。我不會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干活而干活。實際上我很享受平時的觀察和聯想的過程,到需要的時候,就會很投入。 深圳雜志:你覺得作為女性設計師,又是一個獨立設計師,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賀蕾:我沒感覺到劣勢,反而更有優勢。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男性的創造,大多偏于空間,裝飾性則不太注重,也就是說,美感的運用不被強調。而這是男性的“塊狀”思維方式所決定的。但女性更注重細節。尤其在家居設計這一方面。 深圳雜志:那是否意味著,女性在室內設計方面,更偏向家居設計呢? 賀蕾:也不完全如此,這只是一個比擬。也就是說,女性會對空間的感受與男性不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也不同,自然出現完全不同氣質的效果。 深圳雜志:那么你在設計上形成目前的這種思路,是否因為你自1996年以后,一直是獨立設計師的身份? 賀蕾:對,一直我都是獨立面對客戶,做更多的溝通工作。 深圳雜志:“獨立”帶給你的好處是什么? 賀蕾:我想,是更社會化,同時也有更大的創意空間。獨立設計師隊伍在我們國內還不是非常成型。獨立設計師所面對的生存壓力更大,只有完全憑借自己的作品說話,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客戶的溝通必須自己去做,相當于自己做自己的sales。 但從另一面看,這更有助于設計師對客戶要求的了解和把握,雙方可以更直接地表達各自的看法,溝通工作更徹底。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師可以爭取到更大空間發揮自己。一旦在這個基礎上獲得認可,就會擁有絕對忠誠的客戶。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