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的目的
個人認為各種平臺(iOS、Android、WP……),以及各類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ROM(miui、flyme、ColorOS……)都制定規范的目的莫不有三:
統一約束第三方應用的設計與交互體驗感受,降低用戶學習使用成本;
統一跨平臺的使用體驗,降低用戶跨平臺學習使用成本;
提供規范統一的接口,降低開發者的設計成本。
當下國產機很少有使用原生系統的機器,基本都會刷基于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的廠商定制ROM,比如miui、flyme、ColorOS、Funtouch OS……這些ROM都對Android原生系統進行了深入的定制,其中部分ROM更是私自替換了原生系統中的控件,這也就造成了完全按照設計規范設計的應用在這些被替換了控件的ROM中安裝后,反而不倫不類。
Android手機與蘋果手機相比型號眾多,機器性能層次不齊,這也就造成了無法提供統一的交互體驗。可能看似優雅的交互動畫,可能在低端機器上呈現的效果一塌糊涂。本來像水一樣流暢的tab頁間的滑動操作,在低端機器上體驗感覺像泥石流一樣。
另外個人認為,系統ROM、系統商店、應用APP之間還存在一種生態。以魅族的flyme系統、魅族應用商店、適配sb欄的應用為例:flyme系統中含有比較特殊的smart bar的設計,如果應用不單獨適配,在flyme系統中使用很難保證統一的體驗。如果某應用單獨適配了smart bar版本,作為利益的交換,魅族應用商店會給予一定的廣告位推介。這個生態很明顯會促進一種規范的推進。尤其在像蘋果iOS這種封閉的系統中,如果不越獄APP Store是唯一的更新途徑,獲得蘋果應用商店的青睞,符合iOS的設計規范顯得尤為重要。而谷歌商店在國內基本被閹割,加上各類手機助手的亂入,這種生態完全是不存在的。這也造成Android規范推廣的困難。
既然是規范,也就是意味著這是指導建議,沒有強制性的舉措讓開發者去遵守。加上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完全按照規范去設計的應用可謂寥寥無幾。而且就算開發者主觀想遵守設計規范,就Android當下的亂象,也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同時每個應用都有自身需要實現的價值,在規范與自身需求實現的平衡上,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此次微信5.4的更新,又返回到了底部Tab欄的iOS風格,盡管底部的Tab欄也支持滑動,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微信的團隊在這個設計上做了妥協。微信團隊肯定認定自身業務數據的重要性遠比遵守所謂的規范要重要的多得多。
所以個人認為所謂的設計規范,只是一本“考試大綱”,而不是“考試答案”。
完全按照規范,可以做到80-89分優良設計,卻很難在符合自身應用的情況下做到令人驚艷的90分以上的設計,當然依照規范也很難設計出不及格的作品。
回到自身產品,作為一個大眾化的工具型產品,直觀與易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設計規范中的某種設計適用到產品某項功能中非常合拍,那是非常好的選擇。如果某種符合業務需求的簡單設計不符合設計規范,但這種規范不影響用戶理解使用,不遵循規范也未嘗不可。為了降低用戶的學習使用成本,讓所有應用遵循設計規范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的設計完全可以去借鑒當下使用廣泛的應用,比如騰訊系、阿里系、360系的產品,他們廣闊裝機量培養的用戶使用習慣是根深蒂固,很難被替代的。借鑒他們的某些操作最簡單的達到我們的目的,不失為一種方式。
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輔助產品需求的實現,同時保證用戶的優良體驗。如果設計僅是為了符合規范,這也就失去設計本質的意義。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