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1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德國館作品呈現上海
在如今這個經濟全球化、追求高效率高節奏的社會,人們往往顧此失彼。鱗次櫛比的樓房建筑美侖美煥,室內裝備豪華眩目……而這樣一種現代化中卻暗藏殺機: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危機潛藏。

“更新德國——讓未來更美好”幻想讓城市居住中人和自然的關系重新回到天堂時代。 圖為2008展覽中“天堂長廊”中的地毯圖案。
“更新德國”展的兩位發起人弗里德里希٠馮٠博里斯(Friedrich von Borries)和馬蒂亞斯٠ 伯特格爾(Matthias Böttger) 此次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建筑與家具的風格藝術展示上,而是在“生態、可持續”的框架下,以創新幽默的方式將目前資源緊缺、生態平衡面臨挑戰的現實呈現在參觀者眼前,給人類敲響警鐘。
但同時,該展覽也吹來一陣新鮮風。通過創新的思維理念、想象設計與科學戰略方式為以上問題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其中涉及到:“綠色產品”、“未來地形風貌”、“我們想要如何生活”、“新近的智能基礎設施有哪些”、“我們可以做些什么”等。
屆時,大家會在展板上看到威尼斯第11屆國際建筑雙年展上德國館所有100件展品的文字解說。其中的十余件展品還將以照片、裝置、拼圖、模型等藝術形式真實再現,讓人耳目一新。

其中,裝置“統一水瓶——由瓶子造成的房屋”無疑將是展覽上的一個亮點。這個項目的靈感是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PET塑料水瓶充作建造臨時性遮蔽物、水源凈化器以及蓄水設備的建筑材料。統一水瓶是基于標準PET水瓶的再更新再設計。這種新的瓶子外型可以使其互相緊緊地插在一起,特殊的卡槽設計能防止瓶子被扭曲壓壞。這也加強了瓶子作為建筑材料的適用性,以便更好地循環利用。舉個例說,在與聯合國帳篷布一起用的時候,統一水瓶可以被用來建造堅固的遮蔽建筑,這種建筑也可以用來當作蓄水池。在瓶子中加入填充物后,其真可以作為一種建造暫時或長期性遮蔽物的建筑材料了。 此外,廢物回收利用后制成的沙發、添入新的設計理念從而變得更為美觀、堅固、適應氣候變化的粘土建筑、未來綠色城市的創意設計方案、發電芯片、節能汽車等無一不吸引人的眼球,讓 人在自我反思的同時又看到無限希望——這正是此次展覽的目的所在。正如兩位展覽發起人所說:他們并非生態教條主義者,而是實干家、高效的樂觀主義者。
當然,此次大型展覽并不能為人類明確指出通往美好未來的方向,其目的在于向到場的建筑師、城建工作者,設計人員以及所有其他參觀者提出質疑——如何面臨人類現今的處境。其意義非凡可見一斑。
展覽時間:2009年9月17日至2009年12月15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工業設計中心,逸仙路3000號 展覽主辦方: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上海工業設計中心,德國柏林空間策略局
“更新德國——讓未來更美好”新聞發布會(請提前預約) 時間:2009年8月12日 地點:德國駐上?傤I事館文化教育處,福州路318號高騰大廈102A 聯系人:曾紅萍 小姐 電話 021-63912068-603 電子郵件:zeng@shanghai.goeth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