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豐富,越多元化越好
問:深圳的城市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對所有城中村進行改造,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你對此有何看法?
孟巖:城市需要豐富,越多元化越好。好的城市是應該包羅萬象,城中村正是多元化文化的產物。這里是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晚上聚集在一起,看電視,聊天,這些豐富了整個城市,是在高尚住宅區見不到的。 在改造中,關鍵是組建城中村的公共空間,提供城市的一個生動的生活舞臺。再如我們設計改造的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正是我們不斷往里面摻沙子加不同元素的結果,多元復雜的氣質令這里聚集的大量的先鋒藝術家和設計師感覺更為自如,也令這個由過去機器轟鳴的工業廠房蛻變成充滿開放氣息的深圳文化基地。
問:從你們設計的一系列作品中,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和建筑與市民間的互動,一直有著鮮明的體現。
孟巖:我們力圖在稠密的市井商業街區中為人們提供交流的活動空間,同時在單一的商業文化的包圍中植入公共藝術創作、展示、交流和教育的設施。像大芬美術館的設計初衷就是要與周邊環境實現結合,既能容納當代藝術最前衛的展事,又能兼容原生的新民間的大眾藝術介入。華僑城LOFT二期我們也將更注重增加公共空間,搭起公共文化平臺,進一步促進這里的文化企業之間的交流。
問:你們設計的公共空間希望達到什么樣理想效果?
孟巖:城市社區與公共空間相融合是我們的目標,要讓城市公共空間更多地具有可參與性,而不僅僅是觀賞性。例如,深圳公共藝術廣場不僅是觀賞性的休閑場地,而是一個生動、另類的城市生活舞臺,也是公眾觸摸藝術的界面;大芬美術館是一個定時開放的高姿態城市裝置,給當地的藝術作品提供了一個系統展示的平臺,同時也是不脫離于油畫畫廊、商業、可租用工作室等城市日常生活的平民場所,與當地人們生活狀態相結合,達到與當地居民和周邊城市社區的生活相融合、相互動的理想效果。
中國建筑設計已成國際焦點
問:最近幾年很多國外的建筑展覽都開始紛紛聚焦中國,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建筑設計水平已經開始可以與國外設計師相抗衡?
孟巖:現代建筑是建立在西方建筑學根基之上的,進入中國的時間不足百年,這樣的根基自然不能立即媲美西方的大師。如今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奧運會舉行等都使世界媒體越來越關注中國,大家對中國充滿興趣,很多展覽也應運而生。但這并等于說中國的建筑設計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實際上我們的整體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從工業水準、建造水平都要跟上,整個行業才能夠發展。坦率地說,施工質量低,設計費用低,都是現在存在的亟須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進步之快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一定會出現未來的建筑設計大師級人物。
問:對于深圳打造設計之都,你有何建議?
孟巖:政府高度重視設計行業的發展乃深圳幸事。這也是盡管“都市實踐”聲名在外,卻仍然堅持留守深圳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政策優勢并不明顯的今天,深圳的人才資源正在遭遇“外流”。不少優秀人才流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還要想更多的辦法。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