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自己從小也是在國際動漫尤其是日本動漫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雖然《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等國產動畫也曾給我的童年留下過美好記憶,然而國產佳作實在屈指可數,以至于我今天仍然對《貓和老鼠》、《亂太郎》百看不厭,也造成了我對國產動漫的忽略與輕視。近年來的國產動畫影片中,《寶蓮燈》已屬成功,但是相對于出色的電影音樂與兩岸三地演唱者的豪華陣容,你很難把它的成功歸功于影片本身。而諸如號稱制作費用達到1.3億元,但票房只有300多萬元的“國產三維動畫巨作”《魔比斯環》等國產動畫影片的慘敗,加上舶來的《獅子王》、《玩具總動員》、《功夫熊貓》系列等在華票房賺得盆滿缽滿,當中不少影片中還大量融入中華元素,其中迪斯尼制作的《花木蘭》更是直接取材于中國歷史傳奇,這如何不讓人為之嘆息!所以也難怪許多業內人士對國產動畫影片失去信心。
曾有人對中國動漫產業存在的現狀與問題作了總結,包括幼稚、定位過低,只適合低齡觀眾;無創新、翻拍、山寨風嚴重;質量、內容不被認可,人物動作簡單、機械化,感情不突出等,其中最為人詬病也是最易引起廣泛共鳴的就是說教成分太多。我不無認同,我以為動漫作品尤其是面向兒童、青少年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給人帶去快樂和愉悅觀感的同時不失正面健康指向足矣。如果動畫影片當中沒有說教便擔心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甚至學壞,這難道不是對我們現有教育制度和學生沉重課業負擔的巨大諷刺與自扇耳光嗎?在電影尚未分級制的中國,更難奢望對動畫影片分級以面向相應的觀眾群體。
這也導致相當多的國產動漫作品缺乏展出的渠道,無法讓更多的人得以觀看和了解。如《地鐵大逃殺》這些荒誕卻不失深度的優秀國產動畫作品,目前也只能通過微博等網絡渠道傳播,我亦是在關注國內動畫人的過程當中偶然發現這一佳作。由此看來,即使國產動漫出現佳作,沒有足夠力度的平臺支撐,便無法得到足夠的關注度,更談不上面向市場,而長此以往難免挫及創作人才的熱情,對整個國產動漫行業也頗為不利。
動漫配樂聯合原創音樂
一個優秀動漫作品當中,配樂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動漫作品要想堂堂正正地傳播開去,走向世界,便不能回避音樂版權這一問題。這次作為今年動漫節分會場之一的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國際動畫教育高峰論壇致力于推動創作型作品在大學生中的普及,鼓勵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開放心態和冒險精神,保護學生導演創作的個性、才華和原創能力,其中就包括音樂的原創性。那么在企業制作動畫影片尚難以確保盈利的情況下,學生作品該如何應對購買音樂版權這一可能大幅增加制作成本的問題呢?在本次論壇上,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村上寬光老師和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的野村辰壽老師都談到了日本國內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
其中有學生自己與樂隊聯系解決的個人行為,也有國家有關部門機構出面,與音樂院校參與合作,達到雙贏目的。這些方法都值得國內動漫產業人士借鑒。也許有人要問,在盜版橫行的國內,有無這樣做的必要。的確,盜版猖獗,已讓國內的音樂人們苦不堪言。然而我以為這便是機遇。與動漫行業一樣,國內原創音樂界很多有實力卻暫時默默無聞的音樂人,也在尋找展示自己的機會,而拍攝MV對他們來說恐怕更是奢望。而有關部門、院校如果能夠為雙方搭建平臺,動漫影片制作人與原創音樂制作人有機會合作,讓好的原創音樂通過優秀動漫影片而得到推廣,深入人心,讓優秀動漫短片借助好的原創音樂而豐滿羽翼,錦上添花,何樂而不為?
讓動畫短片滲透我們的生活
讓國產動畫短片大大方方走入我們的生活,讓動畫短片成為國內美術院校中的優秀動畫人才步入社會、走向市場的通行證。國產動畫長片的制作,在目前的環境下想要有所突破,贏得票房口碑,恐怕需要假以時日。而身處院校的動畫專業學生還沒有嫻熟的能力、充足的資金與難得的機遇去參與長片的制作,與其花費精力去做這樣一件前景不明、成功幾率低的事情,倒不如憑借一本制作精湛、品質優異的動畫短片脫穎而出。如果在成功解決了音樂版權等問題之后,在生活快節奏的當今社會,在網絡高速發達的今天,動畫短片可以通過利用我們一天當中的點滴零碎時間,滲透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上下班高峰堵車的惱怒,也許就能通過微博上轉發的一則有趣的動畫短片而讓你開口一笑;公交車上摩肩接踵帶來的郁悶,也許能通過公交電視中播放的幽默的動畫短片得以緩解;在餐廳或咖啡館等朋友的時候,看一部頗具深度的動畫短片,或許能成為一會兒茶余飯后的談資;寫字樓和公寓里的電梯或公共盥洗室,也能通過動畫短片的形式,讓你覺得廣告其實也挺有意思,甚至能讓你哼起廣告短片中的音樂……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